编者按:2.43%、2.57%、2.55%,这是近三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我国的钢铁行业持续微利运行的尴尬,“寒冬”已经成为钢企不得不面临的现实。近期陆续公布的上市钢企2011年业绩预告或年报更是直观体现了钢铁业眼下日子之窘迫,鞍钢预计大亏21.51亿元,韶钢松山亦表示,预亏11.7亿元。此外,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和南钢股份等皆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下滑超过50%。钢铁主业严酷的市场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钢企将支撑盈利的希望寄托在非钢产业上,从金融业、电子行业到服务行业,钢企都有涉足,多元化的经营能否拯救钢企?钢企的春天又何时能够来临?
钢企寒冬遭遇开工悖论 非钢产业支撑盈利成另类样本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非钢业务只有围绕主业,才能更好地增强钢企抵御市场风险的实力,盲目进入一些不相关行业,只会造成资源过度分散,最后反受其累
■本报记者 谢 岚
龙年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然而,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整个行业却依然处于寒冬气候之中。而且,没人知道这个冬天有多远。
日前,来自中钢协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3亿元,同比下降4.51%;销售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
近期陆续公布的上市钢企2011年业绩预告或年报更是直观体现了钢铁业眼下日子之窘迫。如鞍钢股份此前公告称,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大21.51亿元。韶钢松山亦表示,预计公司2011年将亏损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5686%。此外,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和南钢股份等皆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下滑超过50%。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自去年年底以来,钢厂大面积进行检修或减产。有上市钢企人士亦向本报记者坦承,眼下,对于钢企来说“生产赔钱、不生产赔的更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钢铁主业严酷的市场环境,也让越来越多的钢企将支撑盈利的希望寄托在非钢产业上。目前,包括河北钢铁、武钢、济钢、马钢、沙钢等在内的国内钢铁巨头纷纷加快步伐,开拓自己的“非钢版图”。
开工亏 不开工更亏
钢企赔本赚吆喝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从全行业来看,钢铁生产企业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再到售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买的是高价原料,卖的是超低价格,一买一卖两头赔钱。”据调查亦显示,有大型钢厂卖一吨钢材亏损达128元。
“(我们)情况也类似。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昨日,马钢股份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该人士指出,对于钢企来说,如果不开工,也得支出巨额的固定费用,赔得更多,“现在开工赔得比较少,还没有亏到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的程度。”
河南某民营钢企老总更是在去年底的一次钢铁行业论坛上诉苦:作为一家钢铁企业,如果生产亏1个亿,不生产全部停掉就得亏2个亿,“谁敢轻易停产?”
“现在生产确实绝大多数钢企都不赚钱。”昨日业内分析师徐向春说道。他表示,目前钢企生产吨钢亏损上百元是平均水平,个别钢材品种亏损幅度更大,“像热轧板材这种会亏得厉害点,因为各家成本相差比较大,尤其是在三项费用这块,有的会差一两百块钱吧。”
徘徊在停工和生产之间的钢企为此也纷纷选择安排检修来削减产量。据业内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2011年11月份,板带材检修钢厂共16家,影响产量超过97.8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19家,影响产量超过52.9万吨,其中建材产量48.1万吨;12月份,板带材检修钢厂共9家,影响产量超过44.5万吨;长型材检修钢厂共20家,影响产量超过35.3万吨,其中建材产量31.3万吨;与往年同期相比,全国各大钢厂检修力度和影响的产量均大幅上升。
“我们目前的产量确实比去年底和上一年同期产量都少一些。”对此,昨日,上述马钢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华菱钢铁董秘阳向宏前日也坦承,钢价下跌对公司生产经营确有压力,“我们的产能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今年一月份确实出现了减产。”
加税推高矿价
供需矛盾或更尖锐
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2012年钢铁工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需求减弱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另外一方面,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的高启将继续挤压钢铁行业的利润。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6.21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9.81美元/吨,同比上涨31.49%。以1~11月累计进口铁矿石62201万吨计,钢铁行业因此增加支出247.62亿美元。
而如无意外,今年7月1日起,澳洲政府将向该国矿企征收30%的矿产资源税和每吨23澳元的碳税。再加上此前印度、越南等国也已陆续上调了本国的铁矿石进口税,这些举动无疑将进一步推高铁矿石价格,进而增加中国钢企的采购成本。
与高企的铁矿石价格一样,产能过剩也是中国钢铁业的痼疾。2011年,中国钢铁产量近7亿吨,但表观需求却仅为6.5亿吨。这样的结果就是钢材价格持续下跌。
而对于2012年的形势,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苏鉴钢则依旧悲观。“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持续至2012年全年。”他在日前出席“第五届中国钢铁物流论坛”时道,“预计2012年全国的粗钢产量仍将上涨,但涨幅将大大下降。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不会再采取类似2009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
据兰格钢铁网最新调查数据,至2月17日全国29个城市,钢材社会库存为为1924.74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2.3%;其中,建材1082.2万吨,上升13.4%;板材842.5万吨,下降9.2%;全国钢材均价4290元/吨,已连续下跌6个月,跌幅达720元。
资金链压力大
信贷松口仍难获输血
除了成本与价格的两头挤压,有业内专家指出,不少钢企的资金链也正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年底钢企就通过债券、票据和融资券等方式加大资金募集力度。如河北钢铁集团去年11月15日发行80亿元5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山东钢铁集团于去年11月18日发行10亿元3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首钢总公司于去年11月22日发行50亿元5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等等。
据悉,钢企募集资金的目地多为“优化公司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偿还银行借款”、“补充流动资金”、“补充营运资金”、“购买矿石、动力煤、燃料等原材料”等。
相比这些国有大型钢企,民营钢企面临的资金压力无疑更大,特别是去年以来央行银根抽紧,更是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提高了36%,一千万元的贷款,一年利息,要付出100多万元。”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王学诚秘书长此前道。
最新消息显示,自2011年11月30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准备金率后,2012年2月24日再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一次性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
对此,昨日,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此举有助于增加流动性和支持经济增长,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力,但具体到钢铁行业,由于是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重点,且目前市场成交持续低迷,高库存以及一些地区出现的钢材重复抵押加大银行贷款风险等问题,使贷款宽松的惠及将不会很明显。
事实上,央行此前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行业亏损面扩大,与此同时,产品结构档次低、产业组织结构分散、落后产能规模大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强。从另一角度表明银行对钢铁行业的整体判断。
发展非钢产业支撑盈利
钢铁产业的持续低迷,也让越来越多的钢企将赚钱的希望寄托在非钢产业上。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此前就表示,在装备实现了大型化、自动化后,人员多、劳动生产率低下已成为钢企发展的新障碍,公司14万多职工挤在钢铁主业这座独木桥上,造成人工成本过高。1吨钢的人均成本比国内领先水平企业要多出200多元,一年多支出人工费用近90亿元。因此,河北钢铁在不裁员、降薪的情况下,就要把发展非钢产业提升到与钢铁主业比肩的位置,到“十二五”末,力争集团非钢业务营业收入达到近1400亿元,利润比例占到整个集团的50%左右。
据悉,目前,河北钢铁已拥有证券、期货、机械制造以及电子商务多种业态。而“十二五”期间,河北钢铁集团将向物流业投资86亿元,打造华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为此,今年1月,河北钢铁已与河北港口集团、沧州港务集团正式签约开发建设黄骅港综合港区年吞吐量5000万吨的矿石泊位和2000万吨的通用散杂泊位。
除了河北钢铁,包括武钢、济钢、马钢、沙钢等在内的国内钢铁巨头也已经或正纷纷加快拓展非钢产业。
如沙钢计划“十二五”期间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为此,此前沙钢刚宣布将斥资300亿元筹建玖隆物流园,拓展下游加工业和物流领域;济钢旗下已拥有矿业、钢结构、炉料、房地产等多个非钢产业板块公司,其中,房地产公司去年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利润1.5亿元以上;武钢的“非钢版图”则囊括矿业、工程设计建设、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投资融资,甚至是食品领域。2011年,武钢“非钢”产业年度利润首次超过了钢铁主业,而按照武钢“十二五”规划,更将有1100亿元产值来自非钢产业,占总产值的30%以上。
钢企转型风险大
2月10日,马钢股份则公告称,拟以约4.3亿元的价格收购集团公司所持有的财务公司42%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马钢股份将持有财务公司91%的股权。组建财务公司是马钢拓展非钢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开资料显示,马钢财务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于2011年9月30日获准开业运营。
前述马钢股份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受让财务公司股权,除了能够解决与集团公司间的关联交易问题,同时这样的金融公司还能“一方面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增加我们投资收益,提高资金回报率。”
对于这波钢企一拥而上向非钢业务伸出触角的潮流,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同样“入市要谨慎”。
“这种业务延伸我认为还是要围绕主业,围绕钢铁这个产业链,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实力。其他的譬如食品饮料这些跟钢铁不相关的行业,不管是市场渠道,还是管理,钢企都没有优势,这种非主业的发展就未必做得好。”徐向春道。
他指出,2000年前后,国内钢铁行业也曾经历过一轮多元化发展,从电子到服务业,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这个延伸的结果呢,就是造成资源过度分散。那次多元化的发展,大多数都是不成功的。譬如首钢当时就做过集成电路,现在你看,大多都退出收缩了。”
而前述马钢人士亦表示:“非钢这块业务还是要做跟主业相关的,风险比较小。把握不大的还是不能做,因为毕竟各个行业还是有门槛的。”他指出,在马钢财务公司之外,2011年底马钢物流公司及其航运公司也正式组建,“主要是储运矿石,废钢等,运输物流也与钢铁主业相关,本来人家帮我们做,我们对业务也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做。”
钢企寒冬再遭事故压力 专家称近五成设备老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设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仅为2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也只在50%左右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进入2012年以来,钢铁行业公司可谓屋漏偏缝连夜雨,先是龙头企业纷纷预告业绩大幅跳水,引发了投资者及业内人士关于钢铁企业是否进入寒冬的大讨论。而2月20日,鞍钢上市以来的首亏争议尚未结束,即陷入了重大安全事故的漩涡之中,再度将行业引入是否普遍存在管理粗放及设备老化的热议中。
有受访钢企对《证券日报》介绍,对于产能及设备的现状,各家情况不一,但“这几年一直在做产业升级”。也有受访公司对本报表示,经历了鞍钢事故之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再次提高。不过,还有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整个钢铁企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设备老化及生产管理粗放的问题。
行业从抛物线顶端滑落
从发布预报的钢企公告显示来看,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不少企业称因受第四季度亏损所致,其中,鞍钢提到,第四季度钢价大幅下降而主要原料价格却居高不下,这成了公司全年巨亏的主要缘由。
由于行业前景不乐观,钢铁行业过冬论不绝于耳,此前,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曾公开表示,钢企要开始准备“过冬”。且由于钢企融资非常困难,财务费用在去年激增,而资金紧张则进一步引发了企业在应收、应付账款额上的大幅上升。
事实上,虽然源自2011年第四季度的钢价下滑等原因成了压低行业业绩的引擎,但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再度达到高速发展的状态的可能性并不高。2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布数据显示,钢铁产业在经历了连续10年的高速发展后,开始走入下坡路。而第一创业研报显示,行业内港口库存的大量承压,钢价下跌的制约也导致矿石价格短期内难以有所表现,而中期看来,矿价走势与钢价走势是一致,因此矿价的重新启动要看钢价的回暖。
虽然二者一损俱损,但市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截 2月17日,唐山 66%铁精粉价格为 940 元/吨,跌 3.59%;日照港进口 64.5%巴西粉矿价格为 985 元/吨,跌 2.96%;矿石港口库存为 9925 万吨,减 0.96%;唐山二级冶金焦价格为 1955元/吨,太原焦煤价格为 1420 元/吨,继续维持不变,北京 6-8mm废钢价格为 2780 元/吨,跌 0.71% BDI指数为 717 点,升 0.28%。
设备落后成钢企普象
事实上,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遭遇了行业寒冬的同时,自身管理粗放及设备老化等问题也开始凸显风险。20日,鞍钢下属钢厂发生严重事故,引发了业界对钢企管理及设备问题的热议。
综合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有效管理成了决定后期成本的重要因素。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魏启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设备确实存在落后和老化等现象。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钢铁前沿技术和设备,并对国内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是现在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设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仅为20%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也只在50%左右。
此外,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都从之前分散的生产管理方式转向了半集中和集中管理。不过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属于大量连续的流水生产方式,生产环节较多,而且生产工艺复杂,其内部的生产管理难以到位,现在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确实存在生产管理粗放的问题。
综合上述种种,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钢企而言,除了期盼行业回暖之外,积极升级管理及改良生产设备为自己减负,也成了决定是否熬过行业寒冬的重要因素。
华菱钢铁借政府补贴业绩略涨
米塔尔或拟卖股撤退
公司股东米塔尔申请,对其持有股份解除限售,约2.57亿股将于2月24日上市流通
■本报记者 杨 萌 谢 岚
2011年2月22日,受大盘略有上涨的带动性作用,钢铁板块个股普遍飘红,但涨幅甚微,截至收盘时涨幅最高的为抚顺特钢,幅度仅为3.3%。
虽然,三月已经进入了春季,但国内钢材市场并无回暖的迹象,据来自中国钢材网的钢价走势显示,今年以来钢材价格仍然保持下降的态势。对于钢材价格感知最为敏感的华菱钢铁也颇觉含义,公司董秘阳向宏坦言:“我们的产能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今年一月份确实会出现减产。”而以此来看,钢价下跌对公司生产经营确实造成了压力。
中国钢铁行业整体低迷,公司业绩久不见起色,令华菱钢铁第二大股东米塔尔也有点按捺不住了。今日,华菱钢铁最新公告称,公司股东米塔尔申请,对其持有公司2007年度非公开发行限售股份解除限售,约2.57亿股将于2月24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8.51%。
政府补贴火线救急免再亏
根据1月20日华菱钢铁公布的2011年业绩预报显示,盈利5000万元-9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的亏损2.64亿元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这一盈利却是建立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
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华菱钢铁2010年亏损约26亿元,一直到2011年前三季度仍亏损1.74亿元。
然而,随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提前“入冬”令华菱钢铁的扭亏似乎无望。华菱钢铁亦曾表示,第四季度钢铁行业经营形势开始恶化,钢材价格大幅下降,公司全年扭亏压力加大,全年能否扭亏还存在不确定性。
而如果华菱钢铁2011年无法扭亏,按照上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将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不过,今年1月7日,华菱钢铁公告称,公司收到了国家相关政府补贴批文,合计获得政府补贴11.69亿元,上述资金已于2011年12月31日前全部到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除第一项政府补贴外,其余政府补贴资金将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公司2011年度损益。
对此,公司方面亦坦承,受宏观经济及钢铁行业的经营环境影响,预计公司2011年度主营业务亏损,上述政府补贴将对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米塔尔拟撤退?
值得关注的是,华菱钢铁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米塔尔申请,对其持有公司2007年度非公开发行限售股份解除限售,约2.57亿股将于2月24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8.51%。
资料显示,2007年12月27日,华菱钢铁曾以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向公司前两大股东华菱集团和米塔尔非公开发行股票约5.2亿股,发行价格为5.8元/股,华菱集团以现金认购约2.63亿股股份;米塔尔以现金认购约2.57亿股股份。经深交所核准后,上述非公开发行的有限售条件股份于2008年1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
对此,米塔尔方面当时曾作出承诺,自2007年非公开发行结束之日(即发行证券上市日2008年1月21日)后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于本次非公开发行中所认购的华菱钢铁股份。
全球钢铁老大米塔尔与华菱钢铁的合作始于2005年,米塔尔通过入股华菱钢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也被曾被业界看做中国钢铁行业“中外联姻”的一个样本。不过,华菱钢铁却并未展现出市场所期待的“杂交”优势,2009年度更是巨亏逾26亿元,令各方大吃一惊。
此后,华菱钢铁公司经营管理中的种种问题被陆续曝光,公司亦承认中外两大股东这些年合作磨合并不顺利。虽然2011年9月初,双方曾发表共同声明称将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但华菱钢铁此后的公告内容却显示出双方之间仍有不少分歧存在,譬如在对于华菱钢铁全资子公司锡钢集团资产重组的问题上,来自米塔尔的5名董事就一齐对相关议案在董事会上投了反对派,导致该议案最终流产。
因此,此次米塔尔这一公告内容,不免让市场猜想,其或许有意开始逐步撤出华菱钢铁。
另据华菱钢铁今日同时披露的公告,约10.93亿股股改限售股份也将于2月24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36.24%。
公告指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承诺,如果其计划未来通过深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出售所持公司解除限售流通股,并于第一笔减持起六个月内减持数量达到5%及以上的,将于第一次减持前两个交易日内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出售提示性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