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2012年1季度国内中厚板钢厂船板产量统计汇总数据显示,重钢以49.90万吨跃居榜首,首次成为全国最大船板生产基地。
该排行榜还显示,2012年1季度,湘钢、宝钢分别以38.17万吨和31.57万吨位列第2、3位,而2011年国内生产船板“老大”鞍钢则以31.29万吨滑落至第4位,位居第10位的韶钢船板产量仅9.9万吨。
据中钢协统计,2008年—2011年间,重钢船用钢年产量从100万吨攀升至208万吨,排名从全国第10位到稳居第2位,逐步在全国船用钢生产领域显现重钢的核心竞争力。EH40、E460、E47船钢是重钢目前开发的最高级别船钢,并形成了以4100mm宽厚板、2700mm中板、1780mm热轧薄板三条轧机生产线产品为主导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
此外,钢联资讯编辑获悉,湘钢已拥有有一条5米宽厚板、两条3.8米宽厚板生产线,宽厚板产量规模上升到500万吨。2011年,湘钢生产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达120亿元。宝钢股份拥有5000毫米和4200毫米两条厚板生产线,生产的厚板最高屈服强度可达690兆帕,最大厚度达到178毫米,每年船板和海洋工程的用钢的销量超过100万吨。
据统计,2010年,我国船板产量为1775万吨,同比增长32.6%。而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船板产量为1345.53万吨,同比仅增长2.97%。受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比2011年底下降5.3%。一季度国内造船完工量继续呈现下降态势,新接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增速也处低位。相比去年同期,行业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不过,海洋工程装备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对海洋平台用钢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工信部、发改委等联合制定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于3月印发。《规划》提出,到2015年,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
《规划》明确,我国将围绕海洋资源在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等四大环节的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相关重点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起重铺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深海锚泊系统等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采油树、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等水下系统及作业装备、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等,逐步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形成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品。
据悉,浅海平台根据其规模大小、每座平台用钢量在0.11万吨~0.9万吨不等;深海平台根据其规模大小、每座平台用钢量在1.5万吨~2.7万吨不等。“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开发建设15个海洋油气田、建造76座平台、6座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铺设1400多公里海底管线。2007年~2008年我国海洋平台用钢量在40万吨左右,2009年达到50万吨,2010年~2011年的需求量预计约为100万吨。
钢联资讯编辑了解到,宝钢、鞍钢、舞钢、湘钢、济钢、新钢、南钢、鄂钢等国内钢企都具备海洋平台用钢的生产能力。国产海洋平台钢板已经被广泛采用,EH36以下平台用钢基本实现国产化,占平台用钢量90%。但关键部位所用高强度、大厚度材料仍依赖进口。
近日,湘钢超高强度船用钢板E550、E690于3月间通过美国、挪威、德国、中国等4家主流船级社认证,标志着该公司具备了从235至690所有级别船用钢板和海洋平台钢板全系列钢种的生产资质。2010年鞍钢成为国内首家通过F620、F690超高强海洋平台用钢船级社认证的企业,截至2012年3月下旬,该公司海洋平台用钢的累计供货量达30万吨,居国内首位。最近,舞钢最厚达177.8mm大厚度调质海洋平台齿条用钢A571GrQ成功试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海洋平台所有规格高强钢种的钢铁企业。宝钢除具备特厚高强海洋平台用齿条钢批量生产能力,还包括R4、R4S级系、R5级系在内的全系列系泊链钢产品的制造能力,尤其是高强度R5级系泊链钢,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极强的技术竞争优势。目前,南钢可以做到F级别、60毫米厚以内的海洋平台用钢产品,并完成9个船级社认证工作,2011年全年接单已达143553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