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国内新增建筑钢材产线126条,新增产能9140万吨,占现有建筑钢材总产能的22.93%;目前在华东、华北区域集中了全国超6成的建筑钢材产线及产能,其中,去年河北、江苏这两大产能最集中的省份,建筑钢材产能利用率均低于80%,而类似内蒙古、重庆等产能较小的省份,其产能利用率却超出了100%,甚至高达130%。
日前,针对当前钢铁业内普遍关注的“产能过剩”问题,“我的钢铁网”对国内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情况做了一次全面调查,并得出了上述结论。
据悉,该调查样本涉及全国26个省、直辖市,204家钢厂,530条建筑钢材产线,共计3.9861亿吨设计产能。其中,螺纹钢产线327条,设计产能计26615万吨;线材、盘螺产线203条,设计产能计13246万吨,囊括了国内大部分建筑钢材产线及产能。
建筑钢材企业产能利用率区域差异明显
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华东区域(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共计67家钢厂拥有建筑钢材产线178条,设计产能达13458万吨,占产能总量的33.76%;华北区域(河北、山西、天津市和内蒙古)共计56家钢厂拥有建筑钢材产线164条,设计产能达12366万吨,占产能总量的31.02%。
由此,我国华东、华北区域集中了全国超过6成的建筑钢材产线及产能。其中,在各省市中建筑钢材产线及产能量位居前三的河北、江苏和山东,均来自于这两个区域。
据调查报告,当前河北省35家钢厂共有122条建筑钢材产线,设计产能共计8840万吨,占全国建筑钢材产能量的22.18%;江苏省26家钢厂共有75条建筑钢材产线,设计产能共计5555万吨,占总量的13.94%;山东省12家钢厂共有36条建筑钢材产线,设计产能达2808万吨,占总量的7.04%。
上述三省产线及产能相对集中,但去年产能利用率却明显低于其他产能小的省份。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河北、江苏两大建筑钢材产能大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74%、77.05%,均低于80%。而产能占全国总量比值仅为1.7%的内蒙古,产能利用率却高达132.26%,此外,重庆、云南、贵州、辽宁等省市的产能利用率均超出了100%。
在建筑钢材产能并不集中的西南、西北、东北等省市,产能利用率普遍超过100%;而在产能相对集中的江苏和河北省,产能利用率却不足八成。
该调查报告执笔人郑凌峰据此指出,“我国当前建筑钢材产能区域分布与区域需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已越发凸显,这是国内区域市场之间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所在,也是在国内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区域市场依然存在机会的缘由所在”。
高强抗震钢筋生产钢厂仅40家
虽然“2008年以来,国内新增建筑钢材产能产线数量占现有总数的两成以上”,“国内建筑钢材供过于求矛盾日益显现”,但在郑凌峰看来,在区域差异上,建筑钢材市场依然存在机会,“面对未来西部广阔的市场,建筑钢材生产重心有望逐渐向西部转移”。
在总体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建筑钢材市场的机会并非只此一项,郑凌峰直言,目前国内具备高强以及抗震钢生产能力钢厂有40家,仅占本次调查钢厂总量的19.61%。
其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国内具备高强以及抗震钢筋的钢厂数量并不多,且这些钢厂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和广东这七个省内。
另需说明的是,在建筑钢材生产领域,转炉自供型钢厂(即拥有高炉的长流程钢厂)产能占比在8成,即大型钢厂所拥有的产能产线优势明显,而电炉自供型钢厂(以废钢熔炼来生产钢坯、钢材)和调坯轧材型钢厂(不具备生产钢坯的能力,一般是通过向其他钢厂购买钢坯,进行钢材的轧制和生产)的产能占比仅在2成。
该调查报告显示,转炉自供型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409条,产能共计31889万吨,占总产能的80.04%;电炉自供型钢厂共有建筑钢材产线44条,产能共计2782万吨,占总产能的6.98%;调坯轧材型钢厂共拥有建筑钢材产线76条,产能共计5170万吨,占总产能的1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