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宝钢官方网站消息,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作了题为《直面挑战实现转型由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主旨演讲。面对严峻的行业发展内外环境,宝钢近年来加快了转型发展的步伐。
1.初步形成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企业转型升级战略
作为钢铁材料的专业提供商,宝钢意识到钢铁材料的局限性以及未来被新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因此固守传统的钢铁业务对企业发展的风险与日俱增。从“钢铁到材料”是未来宝钢业务的外延扩展,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对传统钢铁业务的坚守态度。
制造业在制造环节获利的空间越来越狭小,拓展钢铁制造的增值服务,由纯钢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重的商业模式转型是未来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宝钢未来定位于一个服务型企业,制造是服务的一个环节,企业通过服务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从“中国到世界”不光是经营区域的拓展,更是经营视野的开阔。宝钢从一开始“上海的宝钢”到现在“中国的宝钢”,下一步一定是“世界的宝钢”。
2.践行环境经营战略,建设绿色生态企业
早在2009年,宝钢就根据全球资源环境政策的演变发展趋势提出了“环境经营”的战略,即创新经营模式,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走高碳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2010年以后,宝钢将“环境经营”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了采购、生产、营销和研发等各个领域,以“环境经营”为导向来培育宝钢未来的竞争力。宝钢正在围绕“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制造”、“开展生态设计,开发环境友好产品”、“整合环境技术,发展绿色环境产业”三大任务全面推进“环境经营”战略的实施。
3.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以创新推动企业转型
中国钢铁产业的转型本身就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创新,而技术创新更是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无论是要从“钢铁到材料”,还是要“环境经营”,或者要国际化发展,没有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宝钢将创新作为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我们实施“精品战略”和“环境经营”的重要手段。我们加快推进创新体系的建设,形成了“新产品研发”、“工程技术自主集成”和“现场持续改进”三个创新体系。未来我们将集聚资源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优化技术创新保障机制,营造企业创新的氛围和机制。
4.实施集团钢铁产业布局调整
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基地,钢铁、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曾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宝钢发展的前30年是符合上海产业政策要求的。2011年,上海确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上海要从一个传统的制造中心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国际“航运、金融、贸易、经济”四个中心转型,钢铁等传统重化产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由于宝钢的高能耗和高排放使得上海市在“十二五”乃至以后,面临着节能降耗的严峻挑战。上海市政府已经对宝钢所在的淞宝地区的城市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这实际意味着宝钢在上海地区的钢铁布局必须调整收缩。宝钢将借助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利用湛江钢铁项目和八一钢铁南疆项目新建的机会,迁移上海地区的部分产能,预计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减少上海地区至少300万吨产能。
5.发展相关多元产业,平衡钢铁业经营风险
中国钢铁业的微利时代可能贯穿于产业转型调整的整个过程。发展多元产业是平衡主业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宝钢确定了钢铁业与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发挥多元产业对钢铁主业的协同支撑功能,合力打造宝钢钢铁业务的产业链竞争优势,强化多元产业外部市场拓展和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相关产业对公司抵御经济波动的贡献,塑造公司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绩效改善形象。目前宝钢已形成六大多元产业,下一步,宝钢将结合上海地区钢铁业调整转移的机会,按照上海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在现有多元产业体系之外,积极把握新产业发展的机遇,探索新的增长模式,寻求公司新的业务增长极。
徐乐江表示,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艰巨过程,这也是一个行业“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中国钢铁行业的每一个从业者都必须直面这个挑战,对钢铁企业来说谁走得快谁就能取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最后,我要借用200年前诞生的英国文豪狄更斯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演讲:“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相信走过这个最坏的冬天,一定会迎来中国钢铁业最美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