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行业酝酿许久的白皮书终于面世。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强调对中国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保护性开采政策,并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不忘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等。
对此,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的业内人士昨日表示,白皮书本身无太多新意,甚至可称为“老调重弹”,但其意义在于,向全球展示中国在稀土政策上的态度,即对内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合,对外明确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等,“实际上,就是以白皮书的形式回应业界对稀土出口、价格飞涨、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质疑”。
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再次对今年3月欧美国家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的诉讼进行了回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稀土办公室副主任高云虎在白皮书发布会上称,“中国愿意与有关各方共同合作,促进稀土诉讼早日解决。同时,也会积极地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切实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
受白皮书公布消息的影响,稀土永磁概念板块开盘大涨。截至昨日收盘,包钢稀土上涨0.89%,有研硅股上涨0.32%。
储量占全球23%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一直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并呈现“北轻南重”的特点——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等北方地区和四川凉山,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南方地区。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按之前美国地质勘探调查局的说法,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36%。由此,业界流传着“中国36%的稀土储量供应全球90%或95%以上市场”这个说法。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稀土办公室主任贾银松昨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地调局没有说明数据来源,我们认为不够确切。”更正后,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是1859万吨,“按此计算,约占全球23%的储量”。该数据同样为白皮书中所用。
环境治理“更严格”
尽管中国稀土市场“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快速发展”,但在以23%的储量供应全球绝大多数稀土需求的同时,中国稀土行业却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同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这并非危言耸听。”一位江西的稀土贸易商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前几年,就我所见,开采过稀土或偷挖过稀土的一些地区几乎寸草不生。”而此前见诸报端的一项统计称,“赣州地区稀土整体治污花费的代价是380亿元,但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行业全年利润仅为65亿元。”
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稀土行业的问题不止是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
对此,白皮书表示,中国将严格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总量,“除国家批准的兼并重组、优化布局项目外,停止核准新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禁止现有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扩大生产规模”。
“这并不新鲜。去年5月,《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曾有过类似说法。”百川资讯分析师杜帅兵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采取切实行动,而不是光靠‘说’。”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再次提到了稀土产业的整合及“稀土大集团企业”。从进程上看,这早已成为近几年市场中的主基调——目前,北方的稀土企业大多为包钢稀土所整合,南方稀土整合则出现了中国铝业、五矿和中国有色等龙头企业的身影。
中国未限定价格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稀土价格同样成为焦点。据前方媒体提供的资料,有记者问:国外稀土价格远高于中国国内稀土价格,像铁矿石这样的资源,在国内和国外是一样的,是不是可以说中国对稀土实施的各项管理,提升了国外稀土的价格?
“首先是品质上的差距形成了价格上的差距。”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对此回应,“另外一个因素,可能跟海关的进出口规则有关,因为海关征收关税时,要在双方合同的基础上,考虑运输和保险的一些费用,来确定征税额。”但苏波强调,海关的做法“有国际规则可循”。
不过,今年3月中旬,美国联手日本和欧盟,将中国的稀土出口问题上诉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意图通过国际途径施压中国的稀土政策。
“现状是2011年中国稀土配额根本没用完。这并不合理。”多位专家此前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为2.4万吨稀土氧化物,折合实物量大约3万吨,去年实际出口1.86万吨实物量,稀土配额40%没有使用。官方说法是,“中国在加强出口管理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