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企不堪重负连喊亏损,到煤电长期矛盾,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在试图寻找着“副作用”最小的调和煤电矛盾的解药。这时,煤电联营的消息就频频闪现。与此同时,不同的观点也此起彼伏:煤电联营怎么联?煤电一体化有哪些隐忧?煤电企业在联营中如何谋求发展抑或是寻求自救?
归根结底,电企要“找粮”吃,而“卖粮”的煤企也在盘算着有一个稳定、长久的好“粮价”。煤电两个产业本来就是唇齿相依,而涉及的企业出于生存发展的“本能”把煤电越拉越近,走向融合,煤电长期矛盾也会在一定程度得到化解。
煤与电:并非割裂的矛盾
继同煤重组漳泽电力之后,越来越多的山西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煤电联营模式。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联姻”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到大唐山西分公司与中煤平朔公司携手打造“太二模式”,再到西山煤电“迎娶”武乡和信发电。山西每一次的煤电联营都会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
联营可以缓解长期以来“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畅通煤炭产品的销路,增加煤炭企业适应市场多变的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煤企的竞争力;电力企业则会得到稳定的燃料来源,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同时,双方还可以协作开发更能够适合电力需求的煤炭技术和产品,减少发电带来的污染,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煤电一体化的概念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五大发电集团中,最早开展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应是中电投集团:2004年9月,中电投收购了蒙东霍林河煤矿,在此基础上,中电投又投资建设了大型电解铝厂,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2007年起,为缓解电煤价格高涨、煤电联动滞后的矛盾,五大集团均开始进入煤炭行业,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和产能迅速增长。在政府的支持下,五大集团都提出了提高电煤自给率,发展煤电一体化,建设大型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使煤电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力行业协会的一位高层人士介绍:近年来,电企迫于电煤的成本压力,开始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买矿,以备发电之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两亿吨的生产能力。
煤联电:质疑声中完善思路
不久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也与中国华电签订战略协议,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控股华电湖南分公司所属的石门电厂,参股长沙和常德电厂。煤电联营的故事还在继续,但业内对煤电联营的质疑声也在不断扩大,煤电联营是否会出现垄断;煤电联营将影响专业化程度等一系列问题被摆了出来。
有专家表示,煤和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除了有上下游关系外,在勘探、建设、运营方面毫无相同之处,一体化经营实际上违背了社会化生产专业分工的趋势,是煤电矛盾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虽然有质疑,但是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的步伐并没有停下。
电企难,煤企也不容易,电煤供求两边的拉锯战长时间内并不会停止。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煤炭电力并不是单纯的“谁吃谁”,无论是煤找电还是电找煤,双方的合作将是在此消彼长的话语权的基础上实现的最有利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