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消息,当下,煤炭行业进入“冬季”。
冬季,萧条的季节。万物皆眠,植物不再生长,动物们纷纷储粮冬眠,冬季的寒冷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熬冬变成很多人的选择。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愿意挑战自我的人在砭肌刺骨的冷水中舒展筋骨,其勇气和毅力令人惊叹。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最严重的当属煤炭行业,截至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接近3亿吨,煤炭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已下降近200元。煤炭行业如何度过这严寒的冬季,是消极却舒适地熬冬还是积极却辛苦地冬泳?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喊响一个口号变“熬冬”为“冬泳”。
其实,随着全球资源枯竭现象的日益突出,全球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严冬。而在严冬中“强筋壮骨”的企业最突出的当属德国。有着165年历史的德国西门子历久弥新,跻身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7位。是什么推动着这家企业历经百年商海起伏,挺过一个又一个严冬,依旧动力不减呢?这取决于她的创新与其在可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领先。它始终在增强自身实力,无论是在全盛的春天还是万物皆枯萎的冬日。在德国,有很多“冠军”企业。这些企业不浮躁、不冒进,依靠着对实体经济某一领域的专业和精益求精,出口数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最大份额,是国际市场的引领者和国际产业化标准的制定者。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在寒冬里的“冬泳企业”。
相比之下,在每个寒冬里,全球都有一大批“熬冬企业”没能熬过冬天,冻死在冬季。他们本以为,裹着厚厚的棉袄,双手揣在袖子里,蹲在墙角眯着眼晒太阳,就会慢慢地熬过整个冬天。
山东能源集团的卜昌森董事长大声呼吁:“不要熬冬,要冬泳,要挑战自我,要敢于在砭肌刺骨的冷水中舒展筋骨。”
卜昌森的“冬泳论”在山东能源集团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通过苦练内功提升管理素质,确保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形势下,能够以强健的“身体素质”承受住市场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同时,提振信心,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坚持转型升级不松手,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低效项目和落后产能,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迎接下一轮新的发展周期积聚力量。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姿态的转变是前提。当前,巨大的经营压力、严峻的发展形势,根源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所掩盖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和巨大的结构性矛盾,市场下滑只是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山东能源集团的选择是转变姿态,与其被动地等待需求拉动以熬过冬天,不如选择主动创新,选择“冬泳”以求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持续的严寒和一切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卜昌森经常讲,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领导者要有一种胸怀、一种责任,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转变方式是关键。面对严冬,不仅需要强壮的体魄、雄厚的自身实力,更重要的是能下得了水,学会在冰雪中游泳。目前来看,企业的经营工作存在着“经营管理思想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商业模式不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素质能力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等四个不适应的问题。为了度过这次危机,山东省坚决地把六家省管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这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山东能源集团成立后便突破“一煤独大”局面、大练内功是第二步;如今,山东能源进入了世界500强,站到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上,能源、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煤化工四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这是第三步。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提升管理是根本。面对煤炭业寒冬不断降低的温度,仅仅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老式“棉衣”已明显不能抵御寒风了,而煤炭需求的“阳光”也变得稀缺起来。面对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严峻市场形势,山东能源集团提倡“成本为魂”理念,追求内涵式发展。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吨煤可控成本同比下降3%。着力培育能源、现代服务业为其支柱产业,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经建立了供销统一、战略储备、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煤炭专业物流发展新模式,建立了“煤路港行”一体化运作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将优质煤炭销往大江南北。这样一来,棉衣还是那件棉衣,节约了成本,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实力,锻炼了筋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相信,“熬冬企业”如果都像山东能源集团这样,提振信心,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坚持转型升级不松手,使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必将等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