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冶钢铁集团”)因1.5966亿存款在未获通知的情况下被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划走,目前正以违规收贷将后者起诉至上海浦东区人民法院。
华冶钢铁集团自2013年3月22日起一年时间,先后通过六个账户向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存入资金共计1.5966亿元。近期,华冶钢铁发现厦门国际银行未如期寄出2014年4月对账单,经过查询后得知,3月17日后者在未予通知的情况下,将上述6个账户中的1.5966亿元悉数划走。
6月5日,厦门国际银行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上述资金划转和诉讼事项,但表示整个操作合乎程序,目前行内正在进一步研究做好此事的后续处理工作。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钢贸、钢铁企业信用风险集中暴露,长三角地区银行批量化起诉钢铁上下游企业,收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但钢铁企业反诉银行违规收贷案件则较为罕见。
工商资料显示,华冶钢铁集团1998年成立于上海,注册资本2.1亿元,法定代表人高峰,2004年至2013年,连续九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最高排名达第165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调查独家知悉,这家钢铁巨头的起诉案背后亦有故事。近期因华冶钢铁借款出现问题,已有贷款银行对其部分资产进行了保全。今年3月份,华冶钢铁就曾出现部分委托加工、仓储的钢铁相关企业集中提货事件。
各执一词
2013年3月,华冶钢铁集团为江苏一家综合性集团的银行贷款进行了贷款担保,担保总额共计1.5966亿元,贷款期限一年,按照合同约定,贷款原本应于今年3月25日到期。
如上文所述,此后的一年内,华冶钢铁集团先后通过六个账户向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存入等额资金,可视为上述贷款担保的履约保证,不过在上述贷款到期前一周,即3月17日,厦门国际银行就将此担保资金划走。
6月5日,上述厦门国际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作为上述贷款、担保之外的第三方,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的扣款行为有依据,符合相应程序,不存在违规。
对于扣款行为,厦门国际银行给予华冶钢铁集团的说法是,其有权将资金划走,依据是此前已收到了与华冶钢铁有借款关系的澳门国际银行的索赔通知书,该行只是按照索赔程序执行。
公开资料显示,澳门国际银行于1974年在澳门注册成立,1985年因出现挤提而面临财政危机,此后被厦门国际银行收购为其子公司,也是国内首家被收购的外资银行。
不过,华冶钢铁人士坚称,厦门国际银行拒绝出示上述索赔通知书,该行在没有任何通知情况下划走资金,程序上属于违规操作。5月30日,华冶钢铁正式向上海市浦东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银行提供4月对账单及公开登报赔礼道歉。
对于这一说法,上述厦门国际银行人士表示稍晚将会有统一解释,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多笔贷款逾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了《上海年鉴2013》,资料显示,在上海地区民营企业排名中,华冶集团位列第四,高于上海美特斯.邦威集团和上海均瑶集团。但在钢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家国内排名靠前的钢铁巨头近期也遭遇了资金困境。
今年3月份,华冶钢铁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集团总部所在地上海的钢铁仓储点遭遇了部分客户的集中提货,从3月14日到17日持续数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获悉,因为借款合同纠纷,近日渤海银行上海分行已将华冶钢铁集团及下属上海华冶钢材加工有限公司(下称“华冶钢材”)告上法庭,案件将于6月下旬开庭。
记者独家获悉,渤海银行并非第一家,华冶钢铁集团及下属企业曾以贷款主体或担保人身份,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目前这些银行的部分贷款已逾期。
其中,华冶钢铁集团在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一笔2500万贷款、上海华冶钢材在华夏银行上海分行一笔4600万元(由华冶钢铁集团担保)贷款均已违约。目前,已有银行对华冶钢铁集团申请诉前资产保全。
2013年以来,起始于钢贸领域的危机,出现了向钢铁生产企业蔓延的趋势。蔓延的途径众多,如多家银行此前均推行的一款产品“厂商银”,由银行对大型钢厂的经销商提供授信,钢材卖不掉钢厂承诺回购。
“这相当于钢铁厂为钢贸商做了担保,钢贸危机由此也向上游钢厂蔓延。”一家城商行上海分行人士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0年华冶集团曾与民生银行联手打造“华冶集团银企合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个功能就是为中小型的钢铁贸易企业和生产企业提供质押担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