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之后,钢铁工业注定要进行一次变革。变革总会遇到困难,关键在于如何突破固有观念、理念的限制和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2014年,内部模拟法人机制、“销产运研”快速联动机制成为包钢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最直观体现,也翻开了包钢历史上醒目的一页。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支撑
2010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包钢开启了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有力推动了结构调整。2010年至今,包钢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之最。白云鄂博西矿矿浆管道全线投入运行,大大降低了原料运输成本,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直径159毫米、直径460毫米无缝钢管生产线,至此形成6条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格局,成为我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管生产基地之一,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三甲;新建轨梁万能轧机2号线、升级改造轨梁1号线,成为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铁路事业发展;20万吨无取向硅钢生产线2014年底投产,结束了包钢不能生产硅钢的历史,增强了其在板材市场的竞争力;改造建成小螺纹钢生产线,线棒材产品向高档次提升。
包钢顺应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立足钢中含稀土的独特优势,实施了新项目结构调整,仅用两年多时间 就实现了全线贯通,具备了高档汽车板材等生产能力,为抢占新市场、推动新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管理提升搭建了平台,为技术进步提供了 空间,为新兴产业发展争取了宝贵时间,特别是推动包钢工艺装备真正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此外,包钢作为全国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氧化矿选 矿搬迁和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选铁区域已经开始生产,选稀土区域主体设备安装接近尾声,选铌区域主体设备基本就位,项目按设计进度快速推进。
此外,包钢围绕钢铁产业链“上展下延”,在做强做优钢铁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稀土、矿业、非钢等产业,使之成为企业新的产业支柱,构建多元产业支撑、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管理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包钢人认为,要实现转型升级,做到传统产业新兴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就必须让思想充分活跃起来。
2014年,包钢的管理制度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这得益于该公司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明确以权责为标准的绩效考核,促进管理体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的有力举措。
2010年以来,包钢将过去生产导向的“工厂式思维”转变为市场导向的“企业式思维”,注重从 粗放生产型管理向精细化经营型管理转变,注重从规模效益向品种质量效益转变,按照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做好组织结构调整与流程再造工作;强化集团管 控,防范经营管理风险;以降本增效为主线,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并加快了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提升;实施5S管理,提升了企业形象和职工素养,深化卓越绩效 管理,不断构建管理层级适度、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全面推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阶段,包钢也在改革大潮中与时俱进。 2014年,为应对危机,激发活力,包钢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导入内部模拟法人机制、销产运研快速联动机制中,对二级单位模拟市场法人运行,以 市场价格取代内部结算价,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发动全员共抗危机。同时,包钢还强化了考核,将经营业绩直接与职工收入、干部年薪和提拔使用挂钩……通过市 场化改革,包钢形成了快速响应市场的新型管理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打响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