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一季度GDP增幅或6.85% 财政收入“告急” |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3 13:46:4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2日刚刚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的下滑态势,预计今年一季度GDP下滑至6.85%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为1.2%左右。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院院长高培勇在当日召开的“宏观经济形势季度分析会(2015年第1季度)”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越来越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下滑的速度特别快。去年是7.4%,今年面临破7的危险。他分析说,这样的形势,有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的作用,有些是乐观其成,但也有些是被动接受,但各自占多大的成份,目前还说不清楚。 高培勇以财政收入为例说,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还是25%,但去年已经降到8.6%。“有些地区、有些税种、有些所有制类型已经是‘飘红’,负增长。”他说,今年1-2月,黑龙江、辽宁、山西、天津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26.2%、-13.5%、-24%和-8%。国有集体企业都出现负增长情况。 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红驹称,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告急”。统计数据显示,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2%;考虑部分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同口径仅增长1.7%。 汪红驹介绍,1-2月,我国税收收入增幅3%,同比增长0.8%,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12.4%,也是2009年8月份以来的新低。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33.7%。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36.2%,同口径下降33.2%。其中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36.2%。 汪红驹说,中国经济因一季度经济下滑幅度比较大,全年实现预期增长目标难度加大。 分析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仍存在风险,包括受去产能、去泡沫、和清理债务等因素影响,2015年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须防止去产能力度过大导致PPI负增长传导至消费物价负增长形成通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输入性通缩风险;房地产价格略有回落,也须防止回落过快,形成债务紧缩;应付中美经济周期错配、俄罗斯可能衰退的影响等。 汪红驹同时表示,“中国有充足的弹药应付上述风险”,二季度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包括继续降低利率,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具体措施包括调整存贷比,降低存款准备金等;财政赤字扩大,清理沉淀资金;增加基础设施项目;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降低首付比、相关税费等。 汪红驹认为,今年需要正视经济减速的客观规律,将“稳增长、控风险、防通缩、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结合起来,统一施行,在经济减速过程中实现结构调整;第二季度财政政策需加力增效,防止资金沉淀;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防止地方债发行产生挤出效应,继续降准降息。 “先行指标略微下移,考虑去年的基数效应,二季度仍有下行风险,需要稳增长政策加力增效对冲下行风险。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增长6.8%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上涨1.5%左右。二季度政策加力增效后,三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实现。”汪红驹说。 就中国经济的中长期政策,汪红驹认为,仍需坚持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内生经济增长。 在具体政策措施上,社科院财经院建议,推动长期增长的结构性发展战略,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包括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强创新能力上;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如果财政收入增速继续大幅下滑,必须通过类似央行购债的途径增加市场流动性,最大限度降低财政发债的挤出效应。”汪红驹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