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11 14:06:44 |
央行8日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从国内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在投资率已处高位和债务约束增强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空间有限,且持续增长的债务规模导致大量资源用于归还和维系债务,容易使宏观经济产生内生的紧缩效应,结构调整和去产能过程仍将伴随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艰巨。 物价变化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需求面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供给面看,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美元波动中走强等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低位盘整,将对价格走势持续产生影响,总体看物价保持低位运行的概率较大。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再平衡调整期,各经济板块运行逐渐显示出差异和分化。总的来看,弹性较强、市场出清和结构调整较快的经济体表现出了更强的复苏势头。在全球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从增速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等角度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趋明显。结构调整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但短期看则面临下行调整的压力,需要坚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虽然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体量较大,市场空间广阔,回旋余地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从产业看,传统增长引擎放缓,但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以互联网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加快成长,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从区域看,部分老工业地区、资源性地区较为困难,但结构调整起步早、转型升级步伐快的东部地区和部分中西部省份经济逐步趋向平稳运行。 二是伴随着力于激发经济活力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陆续出台,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创业浪潮正在兴起,有助于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及“长江经济带”战略逐步推进,铁路、水利、棚改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公共设施项目启动实施,都有利于稳定投资和经济增长。 三是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流动性整体充裕,市场利率明显回落,社会融资成本有所下行,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随着统筹使用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逐步加大,也将助推财政政策更好地加力增效,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上述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民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当然,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从国际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外需改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各区域运行和宏观政策继续分化,溢出效应加大,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会比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也比较多,环境复杂多变。从国内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经济增长仍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在投资率已处高位和债务约束增强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张空间有限,且持续增长的债务规模导致大量资源用于归还和维系债务,容易使宏观经济产生内生的紧缩效应,结构调整和去产能过程仍将伴随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艰巨。需要适应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培育和强化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价格涨幅保持低位。 物价变化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需求面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供给面看,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美元波动中走强等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低位盘整,将对价格走势持续产生影响,总体看物价保持低位运行的概率较大。中国人民银行[微博]2015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59%,较上季下降了5.5个百分点。应当看到,在经济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物价下行压力,其中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减少物流费用、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等都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产生正面供给冲击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微博]2015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指数较上季下降了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同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则较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4个百分点,当然若物价持续走低也可能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并推高实际利率水平,因此对物价变化及其影响应全面、客观研判。未来的物价走势取决于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须继续密切监测和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