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师傅来说,锡雕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2/花了半年多时间制作完成的作品《猛虎下山》
3/作品看上去栩栩如生
敲打、焊接、打磨等一道道工序,日前,在厦门市同安区祥桥村银湖里12号,锡雕艺人郑师傅还是同往常一样在认真地制作,他的妻子也在一旁帮忙。
郑师傅名叫郑天泗,31岁,祖籍泉州德化,如今他跟妻子住在同安。
“我对锡雕只是半路出家,刚开始真的很艰难,有时真的想放弃,好在妻子和家人都很支持,我才坚持到现在。”郑师傅笑着说。
小作坊和夫妻档
郑师傅称,他毕业于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业美术专业,毕业后,他就留在同安的一家工厂做泥塑,2006年接触锡雕后,他就被迷上了。
“之后我开始琢磨制作,网上查信息,好在有美术功底,慢慢地也就上手了。”说起他的首件作品,郑师傅说,当时做了两三个月,是一个名叫“步步高升”的竹子,完工时他兴奋不已。据郑师傅介绍,这些锡雕作品,最短的要做一两天,最长的那只老虎他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做好。
“当时他都专注在这个东西上,我们并不看好。”站在一旁的妻子庄亚新笑着说,她见丈夫那么执著也就不反对了,最后还被丈夫拉下水,也辞去工作跟他一起做起了锡雕。
一二十平方米的工作间尽管有些简陋,但这对夫妻仍在有说有笑地忙活着。“有时做到实在烦的时候,我们也会吵,但最后都继续做下去了。”妻子拍着郑师傅的肩膀笑着说。
据郑师傅介绍,锡雕制品的整个制作过程都要用手工完成,经铸板、下料、精铸、焊接、造型、打磨、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可以制成酒具、茶叶罐、花瓶、香炉、摆件等物件。因为之前没有接触和学习,他也是边摸索边做,制作的工具大多也是自己打造的。五年过去了,尽管没有卖出多少作品,刚开始有的朋友对他也不是很支持,但他说他不后悔。前年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之后,他的作品逐渐打开了知名度,终于第一次以7000元卖出了自己的作品《对莲》,实现零的突破,才慢慢有人肯定了他做的事。
“事实上锡雕在台湾十分盛行,在台湾,锡雕工艺品被当作最高档的礼品,而锡雕工艺大师陈万能祖籍同安,锡雕艺术就是从同安传过去的。”郑师傅说,这也使他坚定了将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欲做闽南特色作品
据悉,锡是仅次于金、银、铜的第四种贵重金属,具有“亮如镜、色如银”的外形特征和抗碱、无毒、不锈的防腐蚀性能。锡雕工艺品主要是以纯度为99.99%的锡锭为原材料,由于其具有硬而不刚、柔而不软的物理特性,因此适宜造型和雕刻。
锡雕工艺品已遍布我国各地,除云南等南派风格的传统产地外,山东等北派的锡雕工艺品也独具特色。
相关文史资料显示,唐代锡器工艺发达,当时的锡雕制品已经相当精美,并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可是,盛极一时的锡雕,在清末动荡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消失,技艺也逐渐失传了。解放后在泉州市这一传统技艺有一定的恢复,但也在逐渐消失,厦门并未有相关的艺人传承。
如今,郑天泗的作品《长寿瓶》摘取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不仅妻子加入了,56岁的丈母娘也帮着他做些简单的活。
郑天泗说,他的作品许多台湾客户很喜欢,他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尽管还是要兼做送煤气等“副业”,但他说还是会将这个工艺继续做下去,研究制作一些同闽南特色相关的作品,如郑成功雕像、苏颂水运仪象台等,并着手向同安相关部门申请列入“非遗”名录,传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