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7 9:28:40 |
全球供应日趋紧张、需求日益增长的金属铜,却在中国过剩了? 3月23日,铜价连破数个历史纪录之际,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关于中国铜库存激增的报道,在市场中掀起轩然大波。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的首席执行长迭戈·埃尔南德斯(Diego Hernández)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在短期内是一个“担忧”,因为中国政府正采取加息等措施给经济降温,而且中国铜库存处于较高水平。 就上述报道,一位知情人士估算,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铜库存可能有60万~70万吨,而目前中国隐性库存将近100万吨。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铜进口国,而上海是中国铜进口的门户。因此,上述信息可反映整个中国铜库存现状。 对此,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一位高层质疑道:2007年到2010年中国铜进口量骤增,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铜消费量并没有跟着涨,那么这部分进口量是不是市场真实需求? 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笑天则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解答:目前银根(指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紧缩,融资不易,“存放在保税区的铜预计有90%~95%用于融资。” 上述知情人士也告诉早报记者,不少外贸企业通过银行信用证进口铜(银行先垫付货款),在货物1个月左右到岸后,随即抛售套现,因信用证5个月到期后才需还款给银行,这笔套现资金就成为了“短期融资”,经过反复操作就成为了“长期贷款”。 这些借铜融资的人士究竟来自何处? 据上海一位银行人士透露,这些“融资客”中不乏一些与铜市场毫无关系的企业,例如钢材贸易商、房地产开发商。 值得重视的是,大量的“融资铜”并不是铜市场的真实需求,最终都需要市场去消化。业内一位分析师甚至认为,假如大量铜库存投放市场,可能会造成行业“崩溃”。 “三四个月前,我们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因素,市场在2011和2012年将非常紧张。”埃尔南德斯说。“眼下的忧虑则是短期内我们可能遭遇一些价格波动。” 国际铜研究小组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缺口约为305000吨。 铜库存猜测 海关总署3月9日发布的预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铜需求近700万吨,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40%,2011年需求料将增加1.7%。 作为全球大宗商品之一,铜与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近期,受利比亚动荡、日本地震等“利空”消息影响,此前一度飙升至10190美元/吨的铜价在需求旺季却开始高位震荡。 3月13日,受“3·11”日本地震消息刺激,LME铜(伦敦铜期货,简称伦铜)三月期货价格甚至跌破9000美元/吨,最低探至8992美元/吨,为3个月来首次。 除大环境“拉扯”铜价,铜库存或许是另外一只铜价震荡下行的“拉手”。伦敦金属交易所金属库存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铜库存为439850吨,达到了2010年7月以来库存的峰值水平。 除交易所定期公布的显性库存,还存在相当数量的“隐性库存”。隐性库存是指全球范围内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只以交易所的库存进行衡量。 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保税交割仓库共有6个,其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有2个。 3月24日,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一家物流公司仓库管理人员告诉早报记者,公司仓库本来不用于堆铜,因为前几个月7号门堆场堆放不下,公司仓库外的露天场地就临时借用给进口商堆放,而压坏的水泥地需要补偿300元/吨的损失费。 在外高桥保税区5号门,附近的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公司客户(物流公司)的仓库不用于堆铜,有些客户利用仓库外的空余场地,但四五个月前就差不多堆满了,现在很少有空余。 一位从事期货行业的知情者告诉早报记者,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仓库铜库存可能已经超过60万吨。 无独有偶,路透社4月6日援引南非标准银行数据显示,上海的保税区约有60万吨铜库存,此外,中国南方港口还有10万吨。据智利政府数据,这合计占到全球铜矿约1580万吨年开采量的4.4%左右。 “姑妄听之。”针对上海的保税区有60万吨库存,上述江西铜业高层人士说,隐性库存到底有多少,不好估计。 但上述人士同时从显性库存的角度,来解释目前全球铜库存正在增加的事实从LME库存可见,现在是43万吨左右,加上上期所16万吨库存,约有60万吨,而去年3月份,库存大约40万吨。 3月3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分会副主任赵波告诉早报记者,该协会并未对外高桥保税区仓库库存数据进行统计,不过预计目前国内社会铜库存将近100万吨左右。 那么,库存从哪里来?五矿期货金属分析师卓桂秋运用精铜生产模型进行估算,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进口铜精矿一直处于过剩状态,这些过剩的进口铜精矿的潜在精铜产量累计近65万吨,相当于2010年2~3个月的精铜进口量。 瑞达期货分析师林设则认为,上海的保税区大量铜库存是因进口亏损而滞留的,目前上海铜库存已处于自去年5月21日以来的高点,且位于历年同期水平之上。 进口“悬疑” 除了铜库存“疑团重重”,有据可查的进口量也有不少“悬疑”。 2010年全年进口铜精矿646.81万吨,精铜292.21万吨,铜材91万吨,与2009年基本持平。 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206.0万吨,2007年进口量为278.0万吨,2008年进口量为263.7万吨,2009年与2010年进口量为429.0万吨。 如果单从数据看,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不过,经过与前些年数据相比,3月30日,上述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层人士提出了质疑。 上述江西铜业高层人士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2006、2007年进口阴极铜(也称为精铜)为120万吨左右,到了2009年,居然进口了310多万吨,2010年也进口了290万吨。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两年全球以及中国经济没有特别大增长,为什么铜进口量增加了这么多? 该高层人士还说,单从2009年来说,至少在5月份以前,国内经济状况也不是太好,但全年居然进口300多万吨,比正常年份三分之二还要多,按常理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量。当时国际上对中国隐性库存就猜测有120万吨。 “我去过很多企业调研,确实有很多企业囤了不少铜,或许他们眼光独到,为了升值。”上述高层人士告诉早报记者。 不过,在铜价连创新高的同时,“囤铜”风险也在积蓄。显见的是,去年以来铜价连创新高,今年2月13日最高探至10190美元/吨,但自2月中旬至今开始震荡。 另一个相关数据是,海关总署3月10日发布的统计快讯显示,2月份铜和铜材进口量从1月份的364240吨下降至235469吨,为2009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废铜进口也下降至25万吨。 对此,赵波解释,由于铜价过高,中国2月份铜进口量自然就下来了。 林设也认为,虽然2月进口量的下降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春节放假,但因其进口量处于历年同期较低水平,仅略高于2008年2月的226980吨,从而也表明了在国内高企的库存,贸易商逐渐减少了铜的进口量。 不过,黄笑天分析说,市场分析说是春节原因,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进口损失比较大,“2月份的时候进口一吨就要亏损3000-4000元人民币,不划算”,进口套利窗口已经关闭。 金汇期货分析师姚丹丹给出了一个铜进口成本计算方式,铜进口成本=(LME三月期价格+/-现货升贴水+到岸升贴水)×汇率×(1+关税税率)×(1+增值税税率)+杂费。 按照2008年铜价数据,以及增值税、进口关税、码头费、海运费、陆路运输费、仓储费、开证费等,国内企业每进口一吨铜要亏损近7000元人民币。 2010年进口亏损最高水平在3000元人民币/吨左右,今年年初缩小到1800元人民币/吨,现在亏损又开始扩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