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持续升温的外出务工热和相较于工业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在甘肃岷县清水乡清水村,当地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铜铝翻砂铸造工艺在日益凸显的产销矛盾中陷入后继乏人的窘境。目前,该项手工艺的传承者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最小的也已接近“不惑”。
“这项工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纯手工操作,但这也是制约其传承下去的一大瓶颈”,该村已从事这项工艺30余年的何道海一边目不转睛的对着新制的翻砂模具雕刻图案,一边介绍说,“从学习到掌握这项手艺,有天赋的人也至少得三年时间,而且要进行大量技术实践。”
作为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最重要的环节,翻砂模具的制作由红胶土、细颗粒砂、木炭水三种原料组成。模具的里层当地人称作瓤子,外层称皮子,加工用转轮与陶轮相仿,按程序先做里子,再做皮子,然后在里子上刮出所铸器物的厚度,再在皮子上雕刻图案。图案雕好后用木炭水涮光,晾干后备用。最后,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将做好的模具合好后放在坑里,填土夯实,并预留好浇铸口,通气孔,然后进行浇铸。
何道海说,模具皮子、里子的配方、原料的干湿以及图案何时雕刻、木炭水如何涮光、器物浇铸厚度的掌握等全得凭自己的悟性和感觉,只可意会,别人说出的理论完全不能照搬,即使搬上也不好运用。“如此,每一件模具才能被赋予灵性,就像是‘活如其人’”,他称。
记者看到,何道海家的院子里除摆放着数十个大小不一且表面图案各异的翻砂模具外,风匣、石磨、熔炉等这些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具令人眼前为之一亮。而在他家窗台上,一块由中国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牌匾已经褪色不少。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挣钱路子也宽了,相较于这种又脏又累的手艺活,年轻人更愿意外出务工。加之原材料越来越难找,不少手工艺产品正逐渐被工业产品代替”,51岁的何道海苦笑着说,就连自己儿子也不愿意继承自己的手艺,不知道如何将祖辈们的手艺继续传下去。
甘肃岷县博物馆馆长季绪才日前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水铜铝铸造产品包括大锅、火盆、大钟、香炉等,作为其中最具典型的制品,铜大锅大部都销往青海、西藏、四川和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藏族牧民对铜大锅更是钟爱有加,一般都装上酥油、炒面等日常用品,并放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这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而且是财富与家境的象征。”他说。
“清水铜铝翻砂铸造不仅工艺过程复杂,而且全部手工操作,工艺的传承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工艺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洪武年间。”季绪才表示,与鼎盛时期相比,如今的清水铜铝铸造远不如前。
“作为一项古老手工技艺,铜铝翻砂铸造需要开发制作工艺复杂的艺术精品,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进行产品注册与包装,使其朝着工艺美术制品的方向发展,这门传统的手工艺才可以以新的活力传承下去。”他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