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刚修改国内的“双反”措施相关规定,就对中国的产品再次挥舞起贸易保护大棒。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11月9日的一纸公告,将价值近20亿美元、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案推至正式立案程序,而这只是近年来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不断设置贸易壁垒,频频制造“双反”调查和裁定的一个案例而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正当对华“双反”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杀手锏时,以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忠旺”,01333.HK)为代表的一些“中国制造”企业从容应对,通过策略调整逐渐走出了“双反”阴霾,深入分析其破障“双反”的模式和路径,可为受到类似影响的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中国制造”频频受挫
截至今年1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与此同时,分析人士称,在外贸增速创下新高的同时,更要时刻警惕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挥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
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8月到2010年6月,近32年间,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案件共157起,其中包括152起反倾销案和1起反补贴案,我国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各种贸易救济措施案件也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高科技产品,涉案金额突破了40亿美元的大关。
特别是2006年遭到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美国对华出口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后,世界各国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从单纯的反倾销发展到“双反”联合诉讼。
所谓“双反”调查,是指对来自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恢复正常的进口秩序和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
有关领导在全国反补贴应对工作会议上用“数量多、频率高、影响大、花样多"十二字为频繁的贸易摩擦做了定性判断,并指出我国已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中国出口产品成为众矢之的。世界银行发布的监测全球贸易保护措施的《临时贸易壁垒数据库》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案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20%,但我国出口商却继续成为贸易救济调查案的头号目标,47%的新发起贸易调查与82%已完成的贸易调查均针对或涉及我国。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市场损失不可估量
今年3月29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铝型材产品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对包括全球第二大、亚洲及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在内的企业出口美国的部分铝型材征收33.28%的反倾销关税及374.15%的反补贴关税。
至此,中国铝材生产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中国忠旺为例,2009年该公司出口美国的铝型材销售收入达56.58亿元,占其整体销售收入的40.8%;由于受到“双反”调查的影响,2010年中国忠旺对美出口的铝型材销售收入减少至30.67亿元,占其总销售的比例降低至29.1%。
摩擦增多后的绝地反击
“中国制造”为何成为美国、欧盟及其他新兴市场剑指的矛头?
据美国商务部披露的一份针对中国铝材涉及 “双反”调查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增长了90%,2009年的进口额约为5.14亿美元。“贸易保护、汇率因素及政治考量才是铝材行业遭遇此次美国‘双反’调查的主因。”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薛荣久强调。
除价格因素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被欧美等大国承认,当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汇率压力、知识产权等工具都无法遏制中国出口,欧美国家就乐此不疲的援引反补贴工具来打击中国的外销产品。而且欧美经济大环境正使其贸易政策向畸形发展。债务危机、高失业率以及经济放缓,促使欧美领导人将内部矛盾向外转化,预计今后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与“双反”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2009年12月份开始,外贸出口连续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量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种持续的增长无疑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压力。
受“双反”影响,多家“中国制造”企业海外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唯有战略转型才能应对不利局面。笔者对“双反”裁定的行业进行梳理后发现,中国一些优秀企业在遭遇双反制裁之后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发展高端产品来取得市场主导权,但绝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面临残酷现实,在贸易争夺战中被“清洗出局”。这期间,中国忠旺战略转型的模式值得中国制造业借鉴和参考。
战略转型提升产品竞争力
中国忠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长青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集团战略转型的思路颇为清晰,一方面中国忠旺将逐步形成以中国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更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拓展深加工技术,继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已成为中国忠旺最主要的收入及盈利来源。截至2011年9月30日,来自中国市场的收益为人民币66.3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2%。媒体评论称,中国忠旺已经走出低谷。与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改善,预期第四季度的利润水平将进一步明显提升,这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忠旺战略转型的正确性,同时也使忠旺坚定了继续走高端路线占领高端市场的信心。
对于因“双反”而受挫的海外市场,中国忠旺正积极转变产品策略,力求二次进入美国市场。据悉,该公司已于去年年末开始向美国市场小批量出口工业铝型材深加工产品,随着公司大型深加工设备的投产,预计深加工产品明年的出口销售将实现大比例增长。“‘双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忠旺对其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查主要针对建材和一些普通的工业型材,受影响的仅1、3、6系合金产品,而2、4、5、7四个高端领域的合金系列并不包括在‘双反’调查范围内,未来忠旺会加大以上四个系列的产品比重,以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策略,来规避海外市场对常规产品的贸易壁垒。”路长青说。
更为重要的是,“双反”推动中国忠旺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促使中国忠旺利用现有的在铝型材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拓展具备协同效应的高附加值铝压延材(铝板)业务。2011年10月17日,中国忠旺发布公告,斥资38亿美元从德国、美国等国家购买铝压延材设备,用于发展其第一期180万吨产能的高端铝板业务。此举引起全球同行业的惊叹,按照忠旺的规划,公司高端铝板业务第一期180万吨于2014年开始相继投产,2018年落实整体300万吨产能。按此产能规划,届时,忠旺将成为全球拥有同行业领先设备的第一大铝板制造商,从而改变中国高端铝板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路长青对笔者强调:“落实发展高端铝压延材项目是集团于铝加工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工业铝合金产品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新材料,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比例明显滞后于欧美等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及消费增长,和低碳环保政策的推广,这些都为中国忠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而归纳中国忠旺的转型路径不难发现,该企业正在构建工业铝型材、深加工产品和铝压延材三大核心业务模式,即以工业铝型材为基础,持续优化大截面、高精密产品的产能,随着今明两年新增18条75MN以上大型设备的相继投产,2012年底工业铝型材年产能将提升至100万吨。此外,中国忠旺还辅以深加工产品以及铝压延材产品,使集团的全球竞争能力得到有力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