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将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防护作为工作重点。刮起一场整治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的环保风暴。回顾这难忘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有以下五个关键词值得关注:血铅事件、铅污染整治、洗牌、准入门槛和规模化效应。
关键词一:血铅事件
近年来,中国的“血铅事件”接连不断。2011年,血铅事件在积累爆发后,引发了相关环保部门的重视,
2011年,自年初开始,血铅事件就不断发生。相关行业对此进行梳理。
1月,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儿童集体出现血铅超标。
3月浙江台州椒江区峰江街道上陶村过半村民出现血铅超标情况。
5月初,浙江湖州德清县发生了332人血铅超标污染事件,当地环保部门对当地铅蓄电池行业的大力整治,对辖区内铅蓄电池企业采取“休克式”疗法,致使该地区铅蓄电池企业大面积停工。
5月下旬,广东紫金县三威电池有限公司银违规排放造成环境铅污染,共检测出45名血铅超标者,其中44名是未成年人。
9月,上海康桥多名孩子被检查出血铅超标,情况最严重的超标5倍之多,上海江森自控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因涉污嫌疑,停产整治。
多起血铅事件的爆发,不仅引发了当地环保部门对于铅污染事件的重视,加大了对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的整治力度,而且媒体的竞相报道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血铅事件的关注及对在铅蓄电池行业工作的担忧,以致7月份随着部分停产企业的陆续复产,铅蓄电池企业反映招工困难。
关键词二:铅污染整治
2011年,国家将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防护作为工作重点。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定为2011年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5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的执法监察力度,严格按照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停止非法经营活动。同时按照《关于2011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在2011年7月30日前,在省(区、市)环保厅(局)网站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名单、地址,以及产能、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将公布情况报送环保部
关键词三:洗牌
经过环保整治,全国铅蓄电池行业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关停率达8成。
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被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顿405家,停产610家,有252家企业在生产,80家在建。
这次前所未有的环保检查引起了业内极大触动。这次环保检查在取缔中小企业的同时,提高了行业的集中度和环保意识,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四:准入门槛
为了规范铅蓄电池行业污染整治,进行环保生产,准入门槛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6月17日,浙江省环保厅率先出台了《浙江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综合整治验收标准》,随后一些地区如江苏常州、河北保定及江西省也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涉铅企业污染整治验收标准。从行业规范和环保要求看,目前出台的相关文件对铅蓄电池行业环保标准要求严格,行业门槛趋高。
此外,2012年工信部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铅蓄电池行业可能作为新增工作重点。随着《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等文件的陆续出台,铅蓄电池行业将逐步进入“后环保风暴时代”,即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管理将更多的通过设立行业标准,提高入行门槛和技术标准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五:规模化效应
大浪淘沙后存留下来的铅蓄电池行业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产品规模化和集中化成为必然。幸存的大型企业也将通过新建、扩建来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都有新扩建计划,如超威、风帆、江森、圣阳、骆驼、南都等均试图扩大铅蓄电池市场份额。年内的环保检查虽然令铅蓄电池供应一度吃紧,但随着这些新扩建项目的逐步建成,市场电池供应将逐渐恢复正常,而铅蓄电池企业的规模化效应也将逐步体现。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巨头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