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盟和日本联手对中国施压,试图改变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强调,限制稀土出口更多是出于环保需要。稀土生产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是众所周知,马来西亚国内甚至发起大规模“反稀土”运动,民众们对于污染的反感,大大压倒了给马来西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
但稀土的污染到底有哪些?会有多大程度?估计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还比较模糊。但在江西、广东、湖南等地一些稀土产地,当地民众对稀土造成的环境破坏已是深恶痛绝。
稀土包含了15种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在矿产中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稀土元素本身的毒性并不高,钪和钇有一定毒性或致癌作用,其他稀土元素多数被认为属于低毒物质。但稀土的开采和提炼过程,却会严重制造污染,而且分成好几种类型不同的情况。
第一,稀土矿往往伴随钍、铀等放射性物质
稀土的矿物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独居石、氟碳铈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但很多稀土矿都和钍和铀共生。
以独居石矿(学名“磷铈镧矿”)为例,独居石长期是最主要的稀土开采品种,白云鄂博和江西等地都有丰富储量,但该矿也用来提炼放射性元素,甚至用来制造钚。由于放射性污染太大,独居石的开采量目前逐渐下降,在一些国家甚至已被禁止开采,当前稀土开采的主力逐步转为以氟碳铈矿等为主。
氟碳铈矿等虽然被称为放射性较低,但这只是相对于独居石而言,开采和提炼仍都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放射性污染问题,是稀土生产最受到国际环保主义者指责的一个因素。
第二,稀土提炼要大规模使用强酸、强碱等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中国南方独有的矿产,在江西储量最为集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表面看有极大优势:几乎无放射性污染,不需要破碎、选矿等工艺过程,开采提炼极为容易,曾被称为“中国的天赐国宝”。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存在,是中国稀土造价极低、极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所在。但就是这种矿产,对中国江西矿区的重度污染负有最大责任。
据专家指出,每分离1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需要消耗8~10吨盐酸,6~8吨液碱或1~1.2吨液氨等。不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炼分离氟碳铈矿等,也要使用大量硫酸或液碱。提炼稀土后产生的大量含强酸强碱、含氟氨氮的废渣、废气或废水,大多不会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大量流入自然环境。从某种意义上看,稀土生产造成的污染,毒害性仅次于核泄漏。
稀土污染的类型和长期性都十分复杂,本文所描述的内容还十分粗略。
第三,技术“门槛低”反而大大加剧污染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存在,以及上个世纪中国稀土提炼分离技术的重大突破,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大量小型企业能够加入稀土生产的行列。在高利润的吸引下,南方曾有大量小型企业上马稀土,这些小企业往往只依靠短期运作,基本不具备环保意识和能力,大量存在非法作业、盗挖盗排现象。这也是江西、广东等中国南方稀土矿区污染程度最为触目惊心的主要原因,而规模较大的正规企业往往情况较好一些。
但长期的低价倾销战略,往往使中国稀土企业不分大小,都刻意降低环保投入成本。稀土带来的大量经济收益,只是让生产者和销售者得利,大量环境代价、社会代价却让当地居民来承受,国家战略资源的流失和国际负面形象,更是让全体中国人来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