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场旨在解决稀土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的专项行动正深入展开——
日前,美日欧对我国稀土出口政策向WTO提起诉讼,稀土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政府在积极应诉的同时,还对稀土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以致力于其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办主任贾银松介绍,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海关总署分别牵头,一场旨在解决稀土行业中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出口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稀土开采、生产、环保和出口秩序4个环节全面开展。
大干快上藏危机
有关专家介绍,国家将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会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到稀土。眼见稀土越来越热,各地刮起“大干快上”之风。“没有规则和管理的无序开发稀土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稀土矿多为多种金属的共伴生矿,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要消耗7吨左右的强酸,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冶炼分离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的气体、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
记者近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区采访,只见眼前尽是翻起的地皮,还有洗选稀土后剩下的黄白色的污水池,远远望去土黄色的大山毫无生机,生态环境破坏相当严重。
张胜义是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他说,在江铜稀土开发之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牦牛坪就陆续有企业采矿,最多的时候达到100多家。从2007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了对企业的整合工作。资源整合之后,四川江铜稀土有限公司通过招标拥有牦牛坪矿惟一采矿权,而政府则明确要求公司3年内不营利,先修复当地生态环境。据估算,整个治理费用将在6.8亿元左右。
专项整治见成效
据介绍,稀土专项整治目前已取得了4个成效。
一是切实维护了稀土矿产开发秩序。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稀土探矿权、采矿权进行清理,重新审核了已颁发的18本稀土勘查许可证和123本采矿许可证。加强稀土资源联合执法,坚决查处私挖盗采、超指标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稀土违法、违规生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共核查124家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有13家稀土矿山和76家冶炼分离企业因无计划、超计划生产及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相继主动或被责令停产整改。通过稀土生产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2011年9月以来,全国稀土月产量环比下降50%左右。
三是稀土企业环境保护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关部门对符合环保要求的第一批15家稀土企业进行了公告。促使稀土企业新增环保投入40多亿元,改造完善环保设施。
四是有效防范和遏制了稀土出口走私的势头。各级海关通过规范稀土出口申报、加强出口归类审价、强化风险分析与布控等,进一步加强稀土出口监管,有效防范并打击了伪报瞒报、夹带等非法出口及稀土走私行为。
行业整合促增值
记者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稀土工业园区采访时,该县副县长朱国政的介绍让人振奋,“我们这里的稀土精矿在上世纪90年代最低每吨约为880元,目前是3万多元。延长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之后,生产出来的稀土永磁材料和抛光材料等能卖到每吨100多万元,部分产品有时甚至能卖到每吨300多万元。”行业洗牌令开采企业转向深加工,使稀土产品价值猛增。
已入驻该县稀土工业园区的茂源稀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延伸产业链的受益者。其前身茂源稀土公司以开采为主业,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在国家加大稀土资源专项整治,要求“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矿权”的背景下,该公司2009年12月将采矿权转让,进而转型为高性能稀土抛光粉和荧光剂氧化铕的生产企业,企业效益大为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稀土科学开采是首要任务。虽然稀土行业的4大专项整治已初见成效,但持续利用仍然堪忧。过度开采、管理缺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还是不断敲响警钟。因此,需要具有前瞻性、科学可持续的开采规划,开发伊始就把环境保护计入成本,把稀土产品的深度开发再想得远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