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实际稀土利用量超过正规渠道进口的统计量。中村繁夫认为,走私的中国稀土对正常渠道进口的稀土价格带来很大冲击
日本2020年环保汽车的普及率最高可望达到50%,而稀土中的镝是环保汽车等高性能马达核心零部件钕磁石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镝集中在中国南方产区特有的“离子附着型矿床”,日本对中国产镝的依存度在97%以上。
2012年以来,日本一方面致力于将稀土问题“国际化”,一方面加大力度减低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度。
三成稀土来自走私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1日报道,2011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比上一年减少了30%左右。与去年夏季的价格高峰相比,主要稀土价格在一路走低。
日本“稀土贸易第一人”、专门从事稀金属和稀土贸易的日本先进材料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村繁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贸易商来说,“稀土的盛宴结束了”。因此整体上日本商家目前在稀土问题上比较淡定,这也给了日本政府更多腾挪的空间。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与其说是中国资源外交的表现,不如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15年,中国的稀土供给与国内需要将持平,今后将继续对出口加以限制,同时可能伴随价格上升。
报告指出,日本现在“中国+1”的分散供给风险策略也存在不确定性。其一,海外新矿山的开发前景很容易再次受到中国低价策略的冲击,从而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被迫再次封停;其二,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最糟糕的是中国同时加大对海外矿山的权益投资乃至垄断。这份报告建议,日本稀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商效仿欧美和韩国企业,加大在中国投资,从而构建更稳定的供应链;在中国整合稀土行业的过程中,争取与中国矿业核心骨干企业建立联盟。
中村繁夫则认为,中国对稀土价格的绝对支配地位不会太长久。他指出,全球大约有9900万吨稀土储量,2009年开采量是12.4万吨,即使今后增加一倍,全球稀土储量也够开采400年。在澳大利亚、北美、印度、越南等国参与稀土开采的企业已经在向他推销稀土了。
另外,走私的中国稀土对正常渠道进口的稀土价格带来很大冲击。中村繁夫的论据是,日本实际稀土利用量超过正规渠道进口的统计量。此外,一部分中国开采的稀土通过越南等第三国进入日本市场。走私稀土的价格大约比正常进口稀土价格低20%,这也部分阻止了市场上稀土价格上涨。
据中村繁夫个人估计,在日本市面上,走私稀土差不多占3成比例。再过几年,扣除走私部分,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能下降到六成以内。
想建立全球规则
一些日本专家正在倡议:稀土消费方和供应方创建类似国际原子能开发机构的“国际稀土开发机构”,为全球稀土的利用、供应、技术、市场建章立制。
东京财团研究员平沼光表示,日方几年前就开始有了把稀土问题国际化的想法,他本人也向主导稀土产业政策的日本经产省提出过类似提案。而在最近与欧美方面的接触中,有欧盟人士表示应该把稀土问题纳入全球治理范围。
平沼光告诉记者,日本没有稀土资源,但日本的稀土利用技术就是独有的资源。他曾建议日本政府展开稀土技术资源外交,以稀土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为杠杆,培育稀土和稀金属替代和回收利用的国际市场。
日本方面的基本设想是,通过“国际稀土开发机构”,把日本具备先发优势的稀土利用技术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机构确立为国际通用的“法定标准”,在环保汽车、风力发电装置等新兴战略产业中必不可少的稀土利用技术方面,把“日本标准”升级为“全球标准”。
不过,就中日稀土技术合作前景,平沼光也承认,虽然日本把技术当作自己的资源,但技术总是会普及,也需要普及,否则就不会有足够的市场。他认为,中国目前在技术提供的要求度上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一些日方不能接受的地方,但只要能有章可循,按规则办事,技术合作能构成双赢关系。
25年前,中村繁夫曾警告,稀土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今后会越来越严重,他当时建议,日本可以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渠道,将环境保护技术提供给中方。
平沼光也提出,应该把稀土环境问题视为一种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中方不妨考虑展开国际合作,比如在稀土开采中的放射性副产品钍的问题等。
起诉中国
日美欧三方就中国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是中国入世后日本首次就贸易争端在WTO框架内对中国发动诉讼,在中日贸易交往上开了一个先例。有分析人士认为,以往日本出于政治考量,一直通过两国间协商谋求解决稀土出口问题,而这次联手美欧参与对中国的提诉,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一是由美国出面主导诉讼,既可以减轻日本单独对抗中国的压力,也给了日本与中国继续双边接触的回旋余地。2012年1月,WTO专家组在中国稀金属出口限制方面裁定中国败诉,让日本觉得这次诉讼参照前例,胜诉希望大增。
二是日本非常担心中国借助稀土垄断地位吸纳日本相关高端技术和产业。日本在稀土利用的相关新兴产业方面拥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以在下一代汽车马达中不可或缺的钕磁石为例,目前在美国登记的钕磁石有效专利中,日本企业占8成以上。日本政府希望稀土相关利用技术和产业能构筑日本制造业新的支柱。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在去年10月针对日企的一次内部报告中就明确表示,要防止下一代环保汽车马达的核心材料稀土磁石的技术流向中国。
三是经过多年努力,日本在扩宽中国之外稀土供应渠道、稀土回收、减量和替代技术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对中国可能施加反制措施的担忧减轻。但也有一些日本企业担心,中国被提诉后立场更趋强硬。据《朝日新闻》报道,有些日本企业为规避进口稀土限制,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把稀土加工成合金后再出口到日本。他们担心,如果中国对此类合金也采取限制措施,他们的努力将化为泡影。另外的渠道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稀金属确保战略》,为减轻对中国稀土依赖,日本的对策主要包括拓宽海外资源、加强回收利用、开发代替材料、增加战略储备。
日本把拓宽除中国外的海外稀土权益和供应渠道视为重中之重。日本政府与民间共同出击,展开“资源外交”,通过政府间援助(ODA)、日元贷款、技术转让、环境合作等与稀金属资源国构建合作关系。目前,日本政府已与印度、越南就共同开发稀土达成了一致。日本主要商社也在海外积极出击,参与和确保稀土矿山权益。日本双日和丰田通商在越南Dong Pao矿的开采有望从2012年开始,年产5000吨,相当于日本年需求的四分之一。日本住友商事在哈萨克斯坦的稀土矿也有望今年投产,预计年产3000吨。
此外,美国帕斯山稀土矿有望2012年底恢复生产,年产2万吨。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矿有望在2012年上半年投产,年产2.2万吨。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预测,到2013年,中国之外地区的稀土生产量有望达到5万吨。
近年来,日本政府尤其重视和鼓励稀土减量和替代材料技术的研发。2010财年,日本从财政中拨出1000亿日元“稀土综合对策”预算,其中540亿日元用稀土资源回收,减量、替代技术研发和设备投资等。
日本经济产业省预计,通过上述努力,2011年日本稀土的使用量大约能比2010年减少四分之一。其中,研磨剂铈、光学玻璃镧使用量几乎能减少一半,如研磨剂用铈的使用量有望从1万吨减少到5000吨,镝的使用量两年后预计也将减少200吨。
同时,日本稀土国家储备也开始提上日程,并且很有可能已经开始进行储备。此前日本对9种稀金属有60天使用量的官民储备,但稀土并未列入日本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之列。2010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修改行政条令后,含有稀土类的稀金属储备成为可能。经济产业省资源课长安永裕幸曾表示,对于稀土中的17种元素,日本开始研究储备必要性和数量,但要看市场价格而定,避免高价时购入对民间企业带来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