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8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7月贸易帐数据。数据显示,7月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均出现下滑,其中煤炭进口量甚至降至5个月新低。此前几个月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如今却出现下滑,难道此前的强劲势头只是昙花一现?
7月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同比下滑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7月铁矿砂、煤炭和钢材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了2.43%、8.24%和13.27%;铁矿砂、铜矿砂、原油价格较上月分别下跌了0.76%、0.36%、0.75%;原油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涨幅回落了6个百分点。
但累计来看,除成品油以及锻轧铜及铜材进口下滑外(成品油进口1738万吨,同比下降1%;1-7月份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262万吨,同比下降15.2%),中国1-7月份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仍较去年要高:其中1-7月份天然气进口3682万吨,同比上涨20.7%;1-7月份原油、铁矿砂、煤及褐煤进口量分别上涨了13.6%、7.5%和18.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评价称,7月进出口增幅双双回落虽在意料之中,但较上个月涨幅回落明显:一方面与外需相对平稳有关,另一方面进口增幅的回落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关。
煤炭进口量降至5个月新低 下跌趋势或难持续
随着中国政府环保行动进一步推进,抑制国内使用进口的廉价煤炭,中国7月的煤炭进口量降至5个月以来新低,为1946万吨。但煤炭的进口量下跌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对空调的使用量如此之高以至于用于发电的煤炭开始出现缺口。
分析指出,中国煤炭进口量较上月下降了1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3%,这可能会引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大国的担忧。不过,累计来看,从今年1月到7月煤炭的进口量为近1.53亿吨,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8.2%。这说明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中国仍然对进口煤炭具有强大的需求。
多重因素助推价格上涨 下游行业压力加大
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为121.86点,比上月上升3.6点,涨幅为3%。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色类、钢铁类、能源类、矿产类分别上涨46.9%、34.5%、26.2%和23.4%。总的来看,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出了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企业积极增产的良好态势。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大宗商品价格集中上涨,与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密切相关。从未来走势看,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一定上涨空间,工业企业应主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提质增效。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上游领域大宗商品价格如果上涨过快,可能会给下游行业带来压力。工银国际原材料行业总分析师赵东晨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不仅会增加中游制造业的成本,也可能增加上游原材料行业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的风险。如果暴涨势头过度蔓延,可能推高通胀预期和通胀水平,限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