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后,节能减排再度引起了全世界重视。
为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工信部日前召集13家钢铁企业,召开了第一次钢铁行业技术改造座谈会。与会代表呼吁,国家应该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用来补贴企业为了节能减排而额外增加的环保成本。
太钢、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马钢、华菱、包钢、攀钢、酒钢、重钢、渤海钢铁,共13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当天的会议。
与会代表认为,技术改造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最主要的途径。技术改造要与淘汰落后、节能环保相结合,注重整体规划,做到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
但是环保工程势必带来额外的投入。以鞍钢为例,2006年,该企业的一个焦炉改造项目曾一度被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否决。鞍钢认为,“焦炉的炉龄是20年,为了20年后的环境质量,现在怎么要求都不为过。”经过调整后,该项目总投资增加了8.5亿元,环保投资增加了7486万元。
但是代表们建议,对于节能减排社会效益明显而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环保工程,如烧结脱硫等项目,国家应研究相应的扶持政策。
目前,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和生态破坏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7%-20%。
同时,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了整个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而整个烧结工序是钢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源头,约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70%~80%。因此,烧结脱硫是工业企业二氧化硫减排的重要缓解。
但是,国内烧结脱硫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技术不成熟。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很大,温度、气流量、含氧量变化很大,与其它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国外技术也难以简单移植。
其次是烧结脱硫的运行成本很高,目前国内缺少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而对于已经实施的烧结脱硫项目,国内缺乏权威部门对实际效果的后评估,导致很多企业都采取了不信任、观望的态度。
记者了解到,以上问题已经引起了中钢协重视。中钢协希望通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奖励等方法推动烧结脱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完善后评估体系,对效果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推荐和宣传,推出符合国情和适合国内烧结工艺的技术等手段,促进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