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打过招呼。”1月24日,就“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降低”一事,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马世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近日,媒体报道称,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研究“再次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有色金属产品就在其中。
马世光称,此前,有关部门已表态“要降低或取消部分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针对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调高出口退税的品种”。
不仅仅是有色金属,对于所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来说,此次可能的调整,都只是一次回归。“(2008年之后)我们一直在告诫企业,出口退税是不可持久的。”马世光说。
“两高”重灾区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政府曾大幅降低或取消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以抵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过,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的出口情况迅速恶化,被迫恢复甚至提高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现在,国内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情况整体不错,特别是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市场发展迅猛,恢复金融危机前的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的政策,极有可能。”马世光称,他并不清楚中国最终是否会降低或取消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但他肯定地表示,2008年有色金属出口退税政策的恢复仅是暂时的,“我们协会一直在宣传这个情况,告诫企业,出口退税是不可持久的”。
事实上,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已经下发了《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了406个税号的出口退税,具体包括“部分钢材;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银粉;酒精、玉米淀粉;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
当时,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曾指出,“从两部门列出的取消出口退税商品清单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控主要针对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之前的一个月,国务院刚刚部署了节能减排工作,而取消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也被外界视为“铁腕”调控举措。 不过,在马世光看来,去年6月的这次调整并没有到位,当时只是对一些出口规模较小的产品进行了调整,并没有涉及有色金属的“大宗产品”。此前,知情人士也向媒体透露,此调控“很可能会涉及到去年没有调整过的新种类的产品”。
出口新考验
“我认为,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应该能够承受出口退税降低或取消的影响。”马世光称。
在他看来,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对于出口并非十分依赖。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在有色金属产品的销售结构中,出口所占比例正在不断降低,比如,2010年的铝产品出口比例,已由2009年的15%降至9%,而铜产品的出口比例,则由9%降至5%。
当然,“整个铝和铜产品出口的绝对量,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
“除了个别企业出口比例过大外,一般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应该都能通过国内市场的扩张,来消化国外市场规模与利润的下降。”马世光说。
不过,广东佛山一家铝业加工企业出口部的一位人士,对政府可能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感到担忧,“现在出口退税为13%,一旦取消,企业不可能消化这13%的缺口,哪来那么大的利润空间?”
这位佛山铝企人士称,目前,其所在企业的确是“内销大于外销”,但该企业一直希望能达到一个“内销和外销五五分”的状况。“国内市场虽然好,但毕竟有容量限制,而且有淡旺季之分,必须有外销来补充,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发展状态”,而且,“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市场还在恢复的过程中,这时一旦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那等于把正在增长的市场拱手让给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现在,铝业竞争激烈,中东国家都在上生产线,剧烈的出口退税调整,可能会迫使中国企业放弃国际市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包括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在内的多位专家也表示,虽然长期来看,中国必然由“依赖外需”转为“依靠内需”,但在现阶段,还需要“内外需并举”,调整出口政策应该小心谨慎。
不过,在既定的调控方向下,对于企业来说,更现实的出路是,“促进企业转型和技术进步,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