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京唐钢”)的一家股东,可能会选择退出。首钢总公司(下称“首钢”)多位内部人士昨天透露:“这家计划退出的企业是河北钢铁集团。”
不过,河北钢铁方面不愿评价此事,昨天河北钢铁副总经理田志平就此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我不负责这个事情,不便说什么。”
2005年2月,出于环保的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准首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这就是后来成立的京唐钢,在这个项目中,首钢占股51%,河北钢铁控股的唐钢占股49%。
双方的“诉求”
首钢曾希望在京唐钢中获得更多股权,但一直未能如愿。在本报记者参加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首钢一位高层曾对此表示过不满。
京唐钢铁厂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钢970万吨,1号高炉于2009年5月21日投产,2号高炉于2010年6月26日投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高炉利用系数、喷煤比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首钢内部人士表示:“由于投产时间不长,原材料和钢材价格的双重挤压,项目还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这并非河北钢铁集团可能退出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双方的诉求发生了变化。”据首钢内部人士介绍,在搬迁调整前,由于首钢主要从事建筑钢材的生产,既无高端板材生产线,又无高端板材技术,所以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双方的优势,首钢一直负责炼铁环节,唐钢负责炼钢环节。
“但是去年唐钢负责的炼钢环节出了一件事故,成了河北钢铁退出的导火索,后来首钢就接管了炼钢环节。唐钢也认为首钢在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首钢内部人士说,“当然你要说双方一点摩擦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任何两个人之间相处都会产生摩擦,不过事情并没有外面想象的那么严重,由于企业文化有所不同,双方对于管理的确存在一些分歧。”
对于首钢内部人士的上述说法,河北钢铁方面则不太认同。河北钢铁一位内部人士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唐钢之前派过去的人员关系全部进入了京唐钢,“这个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京唐钢,并不存在唐钢管炼钢,首钢管炼铁,而且在多年的管理中,唐钢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对于搬迁后的首钢而言,京唐钢是其最大的资产。但是这一个项目并不能保证首钢生存下去,为了寻求生存之道,在曹妃甸项目获批后的两个月,2005年4月29日,首钢就与贵州签署了《水钢股权转划协议》,贵州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水钢集团股权中的85%无偿划转给首钢,首钢成为水钢第一大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