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高企令亚洲各国政府国库捉襟见肘,被迫考虑减少燃料补帖,尽管在食品价格飙升时这样做存在政治成本,且亦有损及需求的风险.
国际油价近期已经涨至两年半高位,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越南和巴基斯坦近期双双上调燃料价格,以缩窄石油进口商国际市场买入价和国内零售价之差.不过因面临国内政治势力的反对,巴基斯坦政府很快将涨幅减半.
若更多国家步越巴两国後尘,并削减补帖,则价格上涨将减缓亚洲石油需求增长步伐.
摩根大通全球石油调研部主管LawrenceEagles称,"事实是,价格通常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需求,会在边际上起作用."
国际能源署(IEA)去年估计,与补贴维持不变相比,如果在2020年之前取消燃料补贴,将使得基本能源需求减少5%.国际能源署表示,2009年时对化石燃料的补贴约为3,120亿美元.
新加坡CapitalEconomics分析师VishnuVarathan表示,对于那些预算处于赤字状态的国家,取消补贴也许是更为简便易行的方式,因为这些国家面临向债市融资的压力.
即便是预算盈馀的国家,维持或提高补贴也不利于控制通胀,并且会与货币政策收紧形成抵触.
"主张额外的财政支出将会与紧缩货币政策相矛盾,"他说,"最终这可能会形成通胀效应,并且也与实施补贴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
**中国将引领需求增长**
尽管国内燃料价格涨至纪录高位,但亚洲最大燃料消费国--中国,去年燃料需求增速达到12%.去年中国表观石油需求量达到865万桶/日,占到全球总需求的10%左右.
2011年燃料需求增长或降至2010年的一半,主因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抑制过度放贷.即使如此,中国还是会继续引领全球需求的增长,就像近十年来那样.IEA预计中国2011年日需求量将增加57万桶,几乎是全球需求预估增幅的40%.
尽管中国在对抗通胀,但其仍毅然坚持燃油定价机制改革.该改革计划是中国在2008年国际油价冲到纪录高位後推出的.
中国汽油零售价格目前约为每公升1美元,高于美国的每公升0.85美元.中国政府已指出,没有调整燃油价格既定方针的计划.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NRDC)上个月(在上调成品油价後)表示,"石油消费过快增长超出我国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资源节约."
中国消费者目前所支付的汽油和柴油价格,较2008年油价触及高峰时的支付水准分别高出了27%和25%.而布兰特原油价格仍较2008年中触及的每桶147美元上方纪录高点低了22%左右,同时美国原油亦较纪录高位低约30%.
但IEA分析师MichaelWaldron称,在发展中经济体,相较油价上涨,收入增长一直是拉动石油需求的更强劲因素.
Waldron称:"迄今为止,收入增长一直是拉动亚洲非OECD国家需求增长的更为重要的变量.短期内,每桶逾90美元的价格可能只会让需求略微放缓."
中国财政部上周公布的中央政府预算显示,2011年城镇和农村公共交通运输和其他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燃料补贴预算为296.47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的187.11亿元增加58%.
由于中国政府将遏制通胀列为首要任务,因此不会放任燃料价格涨到可能引发大面积通胀的地步.
但中国政府也会小心翼翼避免强迫炼油商接受很高的负利润率,因为这会打击炼油商的生产积极性,从而造成供应短缺、走私和动荡,重蹈定价改革前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