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日本东北部的地震,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样的影响将通过贸易、资本流动、日本重建需求和可能的货币政策改变四个方面来产生。
从贸易的情况来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地,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但对于中国来说,日本仅是其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日本需求的短期降低,对中国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同时,从贸易商品的分类来看,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以及电子类产品,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则以较为低端的机电产品为主。日本地震后,大量的日本厂商被迫关闭了在本国的生产线,这可能对中国国内的相关生产和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地震影响较大的日本东北部地区是传统的农业产区,因此整体来看,在地震的直接影响基本解除后,日本大地震对两国贸易往来的影响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日本厂商相关的生产停滞后,部分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开始享受到了相应的“替代”效应。比如,由于日本钢厂大面积停产,中国的宝钢和武钢就在日本震后调升了取向硅钢的价格,以应对市场对其产品的旺盛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可能仍将收到大量本可能流向日本的订单。
而在日本遭受地震后,大量海外日元资金可能需要回流日本进行重建,这也成为近期日元走强的根本原因,中国也因此面临着一定的资本外流的压力。但由于中国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资本账户管控,因此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将是中国面临的唯一大规模流出渠道。从数据来看,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约在每年40亿美元左右,占中国每年整体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约为3-4%,比例并不是很高。同时,日本对华的累计投资金额约为700亿美元左右,对于中国整体的外汇储备来说,这个规模仍然显得较小。因此,日本企业可能的资本流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微小。
与此同时,日本重建却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向上的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重建将带来对基建设备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于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来说,这也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刺激将为中国带来相关的需求增长。同时,中国大量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将从中受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着一定的向上风险,通胀和资产价格亦然。
当然,日本需求的上升,也可能带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再度上升。笔者认为,在大宗商品中,铁矿石、炼焦煤、动力煤以及天然橡胶都将因为日本需求上升,而出现价格上涨。由于中国也需要进口大量的相关大宗商品,由此可能产生的输入型通胀,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
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考虑到以上的这些因素,其紧缩的步伐不但不应该减缓,反而应该加速。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向上动力,同时,通胀也由于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不断增强,中国的利率水平仍应调高,人民币升值步伐也应该有所加快。中国在上周五上调了存款类机构的金融准备金率,这样的举动也表明,中国的货币当局也认为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不存在太多的负面影响,而通胀依然是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