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增长局面的乐观,或将促使决策层对二季度的紧缩政策更加坚定。
昨日(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分析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并从7个方面部署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工作。其中,货币问题、稳定物价和房地产调控属于重中之重。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的通胀问题尚未见缓解,外界纷纷预测3月份CPI将突破5%。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国务院在部署未来几个月经济工作时,尤其强调稳定物价,抗通胀仍将成为二季度经济主线。
警示通胀风险
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一位接近宏观调控部门的人士认为,目前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长局面仍较乐观,具体增幅将高于9%。从三大需求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表现出积极的拉动作用;外需增长也较为稳定。
会议同时警示,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新变数。
国内方面,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主要是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然面临较大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是输入型的,国际上大宗商品,比如粮食、石油等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物价走势。
千方百计稳物价
国务院下一阶段工作的7项部署中,3项直接与稳定物价、抗击通胀有关。会议要求,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第一条是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要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二条明确指出下一阶段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强调“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会议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部署,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被列在第四条。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通胀上升趋势可能在二季度延续。通胀拐点或在下半年出现,但央行紧缩政策的有效性将是决定下半年走势的关键。
二季度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面对紧迫的通胀局势,本月初发改委以“约谈”形式劝阻以日化、白酒等行业为代表的消费品涨价,众多分析认为,除行政手段外,央行很有可能动用利率这一有效工具阻击通胀,二季度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从常务会议内容看,决策层也认可这一观点。
在未来几个月“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项中,会议指出,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
中金公司认为,“未来几个月央行再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同时加快汇率升值以应对输入型通胀。”
该公司最新报告指出,政府已将未来5年的CPI目标中枢调整至4%,反映在政策上,就意味着1年期定存利率的长期目标应该在4%左右,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负利率。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记者,在3~7月份通胀都维持在高点的背景下,央行的加息“靴子”很有可能在5月或者6月落地。
“为抑制通胀,上半年至少还需要加息一次,因为下半年通胀压力相对缓和,加息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祝宝良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