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网流程 资费查询 加入会员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帮助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亿览网 >> 铁合金 >>  >> 关联行业动态 >> 正文
长江中下游遭遇大旱 通胀或将雪上加霜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 8:30:21
关键字:旱,通胀,雪上加霜
亿览网网讯:

    专题摘要: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湖北湖南旱情严重,鄱阳湖面积仅为同期1/10创历史最低,洞庭湖区部分早稻绝收,受灾人数在千万以上!
 
    一、各省干旱情况

    从湖北到江苏、从贵州到湖南、从四川到江西,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年上半年出现了60年罕见的旱情。湖泊干枯、河流断流、农田开裂,长江沿岸的居民都渴望着一个字:“水!”

    从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长江告急!部分航道水位跌破15米枯水线,长江流域成百上千万亩禾苗枯萎;湖南告急!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湖北告急!全省1300座水库低于最低水位———“死水位”。去年秋末以来的持续干旱已造成湖北87个县市区的989万人受灾,全国受灾人数预计在千万人以上!

    南京今年以来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部分地区降水量仅23.3毫米。贵州部分地区降雨较历史同期偏少六到八成,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44.9千公顷。

    最新监测显示: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虽然21日至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降雨,但对于缓解旱情仅是“解了小渴”,未能改变旱灾继续的局面。

    二、干旱原因

    1、季风偏弱致降水稀少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表示,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大旱的主因还是降水稀少。

    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为什么降水如此少?杨贵名说:虽然今年冷空气频繁,但由于暖湿气流始终不强盛,不利于形成降雨。此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往年相比也偏东偏弱,太平洋水汽难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造成了该地区普遍少雨的情况。

    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昨天下午也解释说,我国是季风显著的国家,从5月份开始,就进入夏季风时期。今年,季风水汽输送很弱,影响我国的西南水汽通道未建立,不利于冷暖气流在江南交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的水汽有三个通道,首先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由西南越过赤道向东输送,该气流今年明显偏弱;其次,孟加拉湾附近的越赤道气流今年也很弱;此外,南海附近,和副热带高压有关的越赤道气流同样较弱。从物质条件上来讲,今年影响我国的水汽条件比较差,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降雨。”

    江苏省气候中心许遐祯主任也肯定了此说法,“没有稳定输送水汽的大气环流,是今年少雨的重要原因。”

    2、极端气候频发

    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昨日表示,这次旱情具有极端性、严重性,可以称得上是极端气候了。“极端气候去年也同样频发,去年5月5日开始,华南、江南、长江流域连续出现了15次的暴雨过程。”

    江苏省气候中心许遐祯主任介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有趋多、趋强、趋重的趋势。也有气象专家表示,拉尼娜现象可能是影响全球和区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3、热带风暴“桑达”不给力

    据监测,目前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第2号强热带风暴“桑达”,即将逐渐向偏北方向移动,但未来几天,这股风暴不会给我国南方旱区带来较大降水。

    4、人为因素影响抗旱

    据调查发现,之所以守着大江大湖“叫渴”,有不少人为因素在起作用,如小水电站拦水发电影响抗旱。另外,一些地方没有汛期抗旱的经验,“有些束手无策”。

    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影响,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异常,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人为控制上游来水。正当中下游地区需要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许多水利设施灌溉设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江西省防办总工程师史小平坦言,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部分基层干部表示,多年来很少想到汛期会出现严重干旱,缺乏应对措施。江西安义县等地一些乡镇干部说,面对春旱“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三、国家应对之策

    1、民政部紧急发布抗旱通知要求全力保障民众生活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日前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旱灾救灾工作。通知强调,灾区尤其是重旱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把有效解决好受灾群众在饮水、口粮、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保障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年份。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7成。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旱情将持续发展;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明显降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部分地区干旱也将持续发展。

    严重旱情已对灾区群众尤其是重旱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旱灾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对受灾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旱灾救灾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抗灾救灾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有关涉灾部门的会商和联动,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保障旱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通知要求,进一步摸清旱灾需救助人口底数。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深入村组,认真排查,逐项登记,进一步摸清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员的底数和生活现状。各地要抓紧核查灾情,逐村逐户了解受灾和生活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对象准、情况明。湖北、湖南等重旱区省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旱情的汇总、统计、分析等工作,每10日向部里报告一次。

    通知明确,需政府救助人员主要包括:因饮水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员,因旱灾造成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以及其他因种植业、养殖业受旱灾影响造成群众收入降低或因抗旱投入增加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员。

    通知指出,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与本地农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坚持灾情会商制度,加强旱灾信息共享,密切跟踪旱情动态,及时了解旱灾发展趋势,掌握旱情对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时了解和研判旱灾区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

    因旱造成饮水、口粮及其他生活困难需救助人口数量达到本地旱灾应急响应启动标准的,要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救灾预案,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旱灾救灾工作。要加大救灾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协商本地财政部门落实旱灾救灾资金。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送水送粮、发放生活补贴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确保受灾群众的生活用水,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通知表示,灾区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强大引导作用,认真做好旱灾救灾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要着重宣传当前旱灾区的受旱情况,宣传各级政府采取的旱灾救灾各项有益措施,宣传各地救灾实践中的好经验和好技术,鼓励灾区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引导舆论支持旱灾救灾工作。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为旱灾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湖北省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

    鉴于此次旱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虽然5月21日至22日出现降雨,但未能从根本上缓解旱情,且气象预报未来10天内仍无有效降雨,灾情有可能继续发展,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湖北省民政厅于5月23日14时23分启动省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响应启动后,各级民政部门将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救助措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国家防总通报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国家防总、监察部昨日联合对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点中型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进行了通报,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共计1902人(次),接受社会监督。

    据悉,各地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也先后公布了各类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

    通报要求,各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要按照防汛抗旱职责要求,迅速上岗到位,熟悉防汛抗旱工程情况,督促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切实履行防汛抗旱工作职责。要坚守岗位,及时准确掌握汛情旱情,并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及时做出部署。

    要加强防洪工程和抗旱水源调度,组织做好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有效处置突发洪涝灾害和旱灾,防止重大灾害事故发生。

    通报强调,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等造成严重损失的,按照《防洪法》、《抗旱条例》、《行政监察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专家观点

    1、干旱问题不能全归三峡

    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接受采访时称,长江中下游的干旱和地质灾害等问题有很多原因,不能全部归咎于三峡大坝。例如,鄱阳湖的缩小主要因人为的填湖,地质灾害部分应归因于乱抽地下水。

    卢耀如说:客观上讲,任何一个工程的修建都会对自然界有所影响,只是程度问题。比如我们建设大都市、对海域的开发利用等,对大自然也有不利影响,所以不仅是一个三峡存在利弊之争。

    我们要做的是将影响降至最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谐自然。这说的是不会诱发更严重后果,而不是没有不良后果。

    所以,我们要对三峡工程作综合评价。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归结到是因为三峡引起的,难道和当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层建筑无关?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灾害链,没有三峡,洪水也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发生。

    2、李建华:湖北大旱关系全国水资源保护

    湖北坐拥长江汉水,境内湖泊、河流众多,不仅造就“鱼米之乡”和“中国粮仓”,也成为全国水资源调度的一个重要基地。湖北对全国水资源的调剂作出重大贡献,在湖北遭受严重旱灾之际,理当得到相应的关注。

    水资源丰富一直是湖北省无可比拟的重要优势,也是湖北发展前途的一个命脉,可以说,没有水资源就没有湖北的发展前途。本次罕见干旱显示,水资源开始成为湖北的一个问题,不仅湖北自身要高度关切,国家更应高度重视,因为这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全国水资源的保护,还关系到中部地区的发展崛起。

    作为“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的湖北,出现严重旱灾是一个严重的警示,湖北今后发生旱情的频度也难以预料,对此,我们既要大力兴办水利有以备之,也要持续关注水情的历史趋势。

    3、长江防洪形势绝非“高枕无忧”

    从气候意义上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6月中旬入梅,在梅雨期里会表现出多次暴雨过程,带来大量的雨水。目前才5月下旬,离气候意义上的入梅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出了旱的迹象,但梅汛期年际变率大,因此,在全力投入抗旱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防汛不能麻痹大意。未来长江的防汛抗旱形势可能同时表现出旱和涝两个方面,长江流域的伏旱和高温热浪也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必须密切关注环流形势的变化和转型,一旦其变成稳定的有利于降水或梅汛期形势的环流系统,降水就可能迅速增多。

    我们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发现,历史上我国的其他地区曾经出现过旱涝急转或逆转的局面。所以一方面我们会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另一方面防洪形势也不容低估,要给予密切关注。

    五、影响

    1、干旱推升粮价上涨预期国内外叠加效应

    长江中下游粮食产区的旱情仍未有效缓解,对于粮食减产的担忧加剧了市场短期内对粮价上涨的预期。不过业内人士称,对于国内粮食生产不必有太多的担忧;在关注国内天气的同时,还应关注国际粮食炒作对国内市场产生的叠加效应。

    23日,早籼稻期货主力1109合约早盘一度大涨近4%,最终放量上涨近3%,并带动其他谷物期货上涨。A股市场方面,虽然农业板块随大盘大幅下跌,湖南金健米业却逆势上涨,涨幅达到7.29%。

    经初步统计,重灾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受旱农田面积近3000万亩,占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的近1/3。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消息称,湖北省继5月上旬末降雨之后,5月21日至22日再度发生中度以上降雨过程。本轮降雨对缓解旱情有利,但大旱尚未解除。本轮降雨结束后,到月底尚无有效降雨预报,湖北省大旱仍将趋重发生。

    中央气象台的最新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8成。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预计未来一周,我国华南地区雨量较大,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较少。

    中粮期货农产品分析师佟远明称,从3月份以来,湖北、湖南、江西三个省份降水偏少,降水量比往年整体减少3成到4成,严重时减少7成以上。湖南和江西是早籼稻主产区,产量占全国一半,市场对干旱造成粮食减产的担心尤其明显。

    在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益阳市的几个乡镇了解到,粮农纷纷反映目前他们对无水可用的局面已经无能为力,早稻大面积绝收基本已成定局,改种一季稻也困难重重。

    今年,益阳市南县洪堰湖村种粮大户胡建在去年100亩的基础上增加了500多亩准备大干一场,但 目前的局面极有可能让他一下损失20万元。他说,自己已经放弃了200亩完全失去水源的双季稻,剩下的400亩能改种中稻的就改种中稻,不行就改种晚稻,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据南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年华介绍,今年1月至今,全县降雨仅为16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6成,南县境内各河流除淞澧洪道尚未断流外,其余5条河流已陆续断流,大部分河床过白。旱情已经造成全县71万亩耕地面积全部受灾,成灾面积达32万亩,绝收面积达5.6万亩,经济损失超过8000万元。

    湖南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陆福兴表示,今年干旱比较严重,早稻减产已成定局。往年早稻耕种后才出现干旱,今年干旱提前到来,很多地方无法耕种,“插秧都插不下去”。佟远明认为,2010年国内早籼稻减产6.1%,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减产的可能性不大,但比正常年份会低一些。

    佟远明认为,早籼稻价格上涨很快,回落也会很快,难以在高位维持很久。虽然国家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但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量较大,对市场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大家觉得价格有往下走的趋势,现货市场不是很积极。而且从销区大米的需求来看,今年淡季来临得比晚年提前,也会抵制稻米价格的上涨。

    “现在是‘天气市’,小麦生产也处于关键期,温度过高或降水过多都会有炒作的空间。”佟远明说,不过,对于国内粮食生产不必有太多的担忧,目前粮食炒作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国际粮价的上涨可能通过心理层面向国内传导,和国内粮食市场产生叠加效应。

    据了解,近段时间国际农产品市场进入气候频发阶段,市场炒作因素增加。受此影响,美国小麦、玉米和大豆期货自5月中旬以来均强劲上涨。

    2、干旱激发水利股逆势大涨

    在沪指大跌近3%的弱势背景下,周一水利水电板块逆势独涨,Wind水利水电建设指数上涨1.76%,三峡水利涨停,大禹节水、钱江水利等众多个股上涨。专家认为,全国旱情加重是激发水利股上涨的主因,未来灌溉及水利建设股仍有交易性机会。

    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以“千湖之省”闻名的湖北省,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为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长城证券分析师高星表示,就旱灾所涉及的范围及所带来的影响来看,二级市场的水利板块或将再受刺激,走出前期超跌困境,曾因干旱遭到爆炒的抗旱概念股题材也有重新抬头机会。短期来看,主要受益的是节水概念股,干旱也需要大量灌溉设备,如大禹节水、青龙管业因此受益。但周一市场中的水利建设股表现也很不错,说明市场对未来水利建设的预期较为乐观。

    水利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将达2.1万亿,较“十一五”增长186%。从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到金安桥、鲁地拉、龙开口水电站获批,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建设已经展开。申银万国认为,鉴于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周期较长,未来水利投资有望进一步超预期。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水利投资加大对水利建设行业的需求拉动明显,建筑企业中水利施工收入占比较高、无区域限制、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更为受益,如中工国际、葛洲坝、粤水电、安徽水利。

    不过高星也认为,虽然旱灾给水利板块带来刺激,但是最终走势仍旧取决于大市,目前来看,市场仍缺乏稳定的基础,热点轮换频繁,尚未找到较为稳定的突破口。就干旱对农业板块的影响来看,据往年经验,干旱或洪涝均未对年终的收成情况带来太大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可关注种业、畜牧等板块。
 
    3、干旱或成通胀推手?

    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流域遭遇大旱,对当地油菜、早稻和水产养殖等的影响开始显现。专家分析,按照惯例,旱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食品价格上涨,但进入汛期后,当地的旱情有望得到缓解,整体来看,旱情对物价的影响可能有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如果未来雨水正常,干旱对当地水稻的影响会减弱,但另一方面,干旱仍然会成为助推价格上涨的“炒作因素”。

    综合来看,很多人将西南旱情和这次旱情视为“通胀的推手”,因为,粮食减产将可能对CPI造成较大的影响。

    不过,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夏粮的收成主要是小麦,湖北并不是小麦主产区,因此,湖北大旱对全国夏粮丰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另有权威人士也称,旱情不是通胀升级的推手。他表示,滥发货币是通胀的根本,而今年的旱情,尽管整体上还未见可观,但对农业的产出影响却是负面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者并没有足够的激励来爱惜产出、战胜“天灾”。一言以蔽之,决定粮食产出和通胀水平的,不是天灾,而是对人的激励方式。

    4、鄂湘水电公司仍受影响

    目前,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所遭遇的历史罕见旱灾还在继续。在水电年发电量占全国20%以上的湖北省,今年1至4月,其境内的长江、清江、汉江等流域水库入库水量均比往年同期减少六至八成。受此影响,旱区的相关水利水电板块行情近期呈现不小波动,诸如三峡水利和葛洲坝这样的水利建设股连续两天逆势上涨,而以赣能股份、桂东电力等为代表的水电站运营股则在昨日普跌的基础上,24日小幅上涨。

    相关分析指出,随着旱情进一步延续,主汛期前三峡大坝下游来水或日渐不足,短期内对水电站运营公司业绩的不利影响将持续。但水利建设板块则可能因旱灾带来的水利项目建设的加速而从中获益。

    来自国家防总的最新信息显示,5月20日到24日,三峡水库日均出库水量达10000立方米/秒。5月25日至6月10日,日出库量将达11000至12000立方米/秒。

    中国水电工程协会秘书长张博庭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三峡连日来的开闸放水对缓解下游旱情及相关水电站的水位有积极作用,但长江三峡上游目前处于枯水期,三峡水库水位不能及时填补,因此其对下游水位的提高仍有限度。“5月22日三峡水位为153米,这离145米的汛期最低水位只有8米空间,放水或无以为继。”

    他进一步分析,目前来看,6月份的情况最难断定。即使届时旱情缓解,下游水库补足水位仍需要一段时间,因此,6月份下游水电上市企业的业绩会受较大影响。而待到7-9月份长江下游进入主汛期,水电站机组的出力则有可能迅速恢复。

    国内水电龙头企业长江电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期的干旱对公司业绩短期内会有所影响,但一季度发电量一般占全年发电量的12%-15%,公司主要发电量集中在7—9月,届时公司业绩将迎来大幅上涨。

    水电站运营短期受损,长期无忧。那么,水利建设板块将面临何种局面?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表示,事实上,水电建设板块上涨趋势近期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目前国家越来越明晰的加大水电项目建设的规划目标。政府相关人士此前曾透露,“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3/5力量要靠水电来承担。”

    “为应对日益加重的旱灾,国家可能会增加水利水电项目投资和补贴,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的直接受益者将首先是水利建设公司,因此,他们的业绩长期看涨。”任宁浩表示。

    张博庭也表示,旱灾考验的是水库的蓄水和上下游之间实现梯级调度的能力,而要增强这种能力,唯有未来加大对大容量水库的建设投资,这也将成为未来水电政策的着力点之一。

相关连接
CPI见顶尚不明朗
电力危机或迫使中国咽下通胀黄莲
金属硅|电力危机或迫使中国咽下通胀黄莲
电力危机或迫使中国咽下通胀黄莲
电力危机或迫使中国咽下通胀黄莲
旱情致部分电煤船受阻 江苏电网告急面临缺煤
山东日照钢铁未雨绸缪应电荒
大旱电荒双至 通胀预期仍不乐观
铁合金 更多>>
今日观察(0601):国内外钼市何时能够探底
5月钒市月评
亿览网2011年5月份钨产业月度报告
锰合金市场周报(2011/5/23-2011/5/27)
铬系周刊(2011/05/23-05/27)
硅铁市场周评(2011/05/23-05/27)
2011年3月锆矿砂及其精矿进出口统计数据(…
5月份国内钢厂钒合金招标信息汇总(及时更…
冶金原料 更多>>
生铁市场11月份评述
淡水河谷欲染指稀土市场
今年四川省将淘汰炼钢115.1万吨
淡水河谷CEO称三季度铁矿石价格可能保持稳…
6月1日华北地区炼焦煤价格
印度钢厂寻求提价 用户反应强烈
6月1日华北地区动力煤价格行情
需求旺季已过 钢价开启漫漫“潜水旅程”
有色金属 更多>>
Xstrata公司拟提升澳洲McArthur River铅锌…
欧央行加息迫近 有色金属乌云盖顶
有色金属冲高回落 短期震荡格局未改
大冶有色:伙菲矿业公司开采铜铁矿
有色金属:国内紧缩政策不改金属价格趋势
央行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图文:世界锑都仅够开采4.6年 资源枯竭城…
电解铅6月1日电解铅市场价格行情
钢铁 更多>>
澳第三大矿商FMG对中方“倒戈
天津市场大中型材价格部分下跌
9月15日广州市场焊管市场价格弱势下滑
09月15日酒钢兰州公司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
09月15日酒钢兰州公司板材价格调整信息
9月15日广州型材价格
9月15日广州无缝管价格
9月15日广州板材价格
战略合作 | 诚聘英才 | 客户服务 |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行车路线
Copyright @ 2008 comela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亿览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39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5号中乐大厦3层301室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91800 传真:010-64892212
E-mail:comelan@come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