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260公里的中国“夏都”秦皇岛北戴河正牵引着中国经济的神经。
“北戴河会议就要召开了,我们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一些会议,给上层提供一些材料。”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专家说。“北戴河会议”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举行,届时,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决策层据此确定下半年宏观政策基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会议对下半年政策基调不会转向,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紧缩的力度和节奏将会放慢。”这位专家说。
7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中国经济半年报,宏观调控是紧是松再次成为焦点。
紧缩政策接近尾声?
根据最新消息,6月宏观经济数据将提前在7月上旬发布,按照惯例,7月上旬,全国人大财经委要听取国家发改委、央行、商务部等财经部委对上半年经济工作的汇报。
与此同时,中央将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定调下半年经济政策。北戴河会议见证过不少中国重大决策历史时刻,今年的夏季,再次吸引经济界的关注,因为它将决定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动向。
而在北戴河会议之前,高层已经开始着手调研工作,谋划下半年经济工作,期间释放的政策信号耐人寻味。
早在7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专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考察工作,并主持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他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乎就业增长、经济转型和社会稳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7月3日到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沈阳主持召开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四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温总理表示,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平抑物价。随着政策的落实,物价会得到有效抑制。他还承诺,再过几个月,已经连续十周上涨的猪肉价格,这个周期过去后,“就下来了”。
而在之前,温家宝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内,并预计将稳步回落,涨幅有望回落至5%以下。
在高层释放政策松动的信号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悄然改变政策口风。会议罕见地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与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公告相比,第二季度政策例会表述的两个方面变化可能预示着政策的变化。一是首次提出要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二是以政策的稳定性代替了政策的有效性。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表明在经济增长仍然不错的情况下,政策改弦更张的可能性不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表明政府可能已经关注到部分领域出现的经济下行的风险,考虑在政策上有所应对。” 李慧勇认为,新的表述很可能预示着紧缩政策接近尾声,为了避免政策紧缩效应叠加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下半年紧缩政策力度会明显下降。
加息“心态”
“目前决策层已经高度关注到目前的经济增速回落态势,可以说,下半年政策操作肯定会有所变化,紧缩力度和频率都会较上半年松动。但整体来说,宏观经济政策不会转向,仍然可能会沿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央行推出了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的规律是,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两个月加一次息。分别在2010年10月9日、2010年12月26日、2011年2月9日和2011年4月6日先后四次加息,按惯例,第五次加息将在6月实施,但是进入7月初,第五次加息迟迟并未到来,正当市场认为这一规律已经被打破时,7月6日晚间,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继续紧缩。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到21.5%、中小金融机构上升到18%的历史高位。
“七一之后宣布加息,这反映了政府犹豫的心态,可以看做是政策变化的信号。政府的犹豫是一种两难,如果继续紧缩政策,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拖累,实体经济会下滑,中小企业的经营将会受到打击,影响就业。”前述接近决策层的专家说。
“加息只是纠正负利率和管理通胀预期的方法,随着通胀在6月和7月见顶,我认为这将是最后一次加息。”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专栏)说。
“通胀在六七月份见顶,这个顶可能在6%到6.5%之间,之后回落,这基本上是一个大概的趋势。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到今年年底月度CPI会回落到4%左右。”屈宏斌说。
“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将公布的6月份物价可能再创新高,通过加息可以平抑一下再次高企的通胀预期。由于预计下半年通胀将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尽管目前仍然呈现负利率状态,但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年内加息接近尾声。”李慧勇说。
争议货币调控
上半年来,央行以需求调控为主的持续货币紧缩受到各界的非议。
“我跟央行一直在讨论,货币政策对于通胀有什么用?一味的紧缩没有什么作用,只会伤及经济和就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对本报记者说,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贺铿将提出自己的建议。
“央行应该停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贺铿说,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对于通货膨胀的控制作用有多大,现在还看不出来。
“我们已经六次提高准备金率了,通胀既没有上得很快,也没有下得很快。相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六次后,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现在许多大型企业的资金也很紧张。如果按照这样的货币紧缩节奏调整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如果经济进一步下行,工业往下走,破产的企业就会增多。”
贺铿说:“现在地方融资平台是个大问题,我担心现在的情况和2008年的情况类似,2008年我们也是一个劲儿地提高准备金率,还提高人民币的币值,结果弄得2008年下半年经济出了大问题。那么不顾现在经济和企业的状况,一味地提高准备金率,没有什么好处。”
由于新订单整体增长速度继续放缓,中国制造业6月份产出下降,6月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仅为50.1,低于5月份的51.6,第二季度的平均值也创下2009年第二季以来的新低。
一般而言,PMI指数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该指数高于50,则意味着经济扩张,如果指数低于50,经济则将衰退。在屈宏斌看来,6月50.1离分界线已经非常接近了,未来PMI指数随时将跌破50大关。
在紧缩政策下,民间信贷利率大幅上升,这正在冲击着中小企业资金链。“家纺业的上游供应商,就是棉布厂商,有差不多50%处于半停工状态,由于信贷紧缩,企业到处找钱,基本月息在3分左右,但是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5%左右,很多上游企业没法做了。”上海红富士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家用纺织品协会副理事长董服龙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说:“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持续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已经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了,破产的现象也在增多,国家应该高度关注货币紧缩的负面效应。”
此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专栏)向本报记者表示,加息不能解决猪肉涨价的问题,对于当前通胀形势,不能简单用货币政策解决问题,货币政策会有副作用。现在到了需要全面考虑的时候了。
货币政策也引来了央行内部人士讨论。一位央行内部人士说:“事实上,这一轮货币调控有些过头,实际上在补2010年的旧账,如果去年通胀高企时,就开始收缩,那么今年的流动性管理和管理通胀压力会小得多。”
贺铿表示,需求政策解决不了当前的结构问题,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一是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加大社保体系的建设,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真正推动消费增长;二是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解决经济的中长期结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