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二批稀土出口配额终于靴子落地,大幅增加的配额在让外国采购商欢呼的同时,国内的稀土行业出现观望,稀土配额的回升是否意味着稀土政策的松动,两年来稀土行业整治的成果能否维持?
事实上,出口配额数量的变化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只是大政策环境下的局部调整,而随着6月工信部稀土办开始运转,中国稀土行业实际上进入了更为完善的管理框架。
增加“配额”的用意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共计15738吨,该数字较去年第二批配额7976吨,增加约97.3%,由此,2011年全年稀土出口配额共计30184吨,与2010年的30258吨基本持平。
虽然2011年的出口配额指标依然延续了递减的趋势,但与市场普遍的紧缩预期明显相悖,在去年12月底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额指标公布时,同比11.4%的降幅让很多人极端地预测:可能2011年将不会有第二批配额了。
“现在来看第一批配额的大幅减少很可能是一种试探,借此拉高稀土价格,测试市场的承受能力。”7月20日中投顾问分析师黎雪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稀土的价格是上来了,但也给整个行业,尤其是下游应用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国家面临的国内外压力是空前的。
从今年5月起,关于节能灯、电动汽车、风电等行业因为稀土价格的上涨而转产、停产的消息不断呈现,业内人士表示,到今年6月,整个下游产业都面临到了压力的临界点,而过高的价格和依然延续的涨势,也让大受其利的稀土生产企业有了“高处不胜寒”之感。
此前包钢稀土(66.75,-0.38,-0.57%)公司下属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就曾对记者表示,价格涨得太快,企业已经谨慎出货,但同时也在做价格大跌的预案。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内稀土产品的供应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市场需求量。据记者了解,在第一批出口配额指标公布后,大部分下游企业都囤积了一批原料以备涨价,此后3至6个月内出产的稀土产品实际上大部分被用于炒作和囤积,而非进入下游加工领域。
“经过半年的积累,如果没有额外的消化途径,稀土价格大跌恐怕在所难免了。”上述企业界人士指出,这次“配额试探”使得主要稀土价格到了高位,即使掉头向下也不可能回到去年的水平,“但这符合政府希望维持稀土高价的态度,此时增加配额也可以缓解日益增加的国际压力。”
行业“十月”大考
虽然增加出口配额暂时缓解了国内外稀土价格的压力,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政府试图短期内解决稀土问题的设想实际上是落空了,政府原本希望通过配额提升稀土产业整合度,保护环境、提高稀土价格、提高稀土应用水平。但目前,降价格之外,其余设想大都没有明显体现出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半年里,虽然国内稀土供应大大超过需求,但各地依然在超指标生产,整个行业依然呈现无序的生产状态。
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发布了2011年稀土开采和分离计划指标,但记者从江西稀土学会得到的数据表明,在今年5月底以前,江西省的各大稀土开采企业和分离企业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指标,未来大半年,超标开采和分离已成定局。
而据海关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出口稀土超出配额31.4%。而有专家表示,今年的出口量肯定也会超过配额限制。
“稀土行业现在还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鱼龙混杂,导致没有人愿意去遵守规则。”7月20日,南京稀土应用学会理事长王仲山对记者表示,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一直成立不起来,根本的问题也是企业基础不行,大部分企业是高耗能、低产出的,进了协会能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利益吗?
不过,按照工信部和环保部的规定,今年10月全国的稀土企业都将面临生死抉择,环保部将组织环保专家对所有稀土企业进行验收,按照要求,合格一个放一个,不合格的就关停。
而黎雪荣则认为,成立行业协会的前提是“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亟须规范,且有实力的企业多”,但目前中国稀土行业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现在整个稀土行业的整顿、整合更多的是政策、政府层面的,还谈不到行业自律。”
记者从接近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组的人士处了解到,基本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负责人选也基本敲定,但对企业的选择还没有完成,“十月”大考可能是成立的时机。
管理任务紧迫
就在行业持续关注中国稀土协会何时诞生时,工信部原材料司稀土处在今年6月升格为“稀土办公室”,级别为司局级,与原材料司平级,主任为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
虽然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及要在工信部设立稀土办公室,但该办公室的成立和运转均很低调,记者查阅的信息显示,贾银松第一次以稀土办公室主任身份出席的公开活动是6月22日会见欧盟贸易总司Peter Klein一行。
7月20日,记者与多位企业家和专家谈及工信部稀土办公室,很多人尚不知道,他们的注意力依然停在稀土行业协会上。实际上,在很多老一辈的“稀土人”心中,当年的国务院稀土办才是稀土行业最“给力”的管理部门,后来稀土办转移、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的稀土行业也走向了混乱的时代。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工信部成立稀土办可能也难以拥有过去国务院稀土办的权威,“那时候稀土办是副部级单位,能管住几乎所有的大国企,而且拥有指标分配权,但现在的各种指标都是很多部门博弈的结果,一个部委底下的稀土办显然难以统领全局。”
不过,受访的业内专家多认为,中国稀土行业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几十年形成的痼疾,靠行业协会很难办好,比如企业兼并重组、落实环保政策、执行开采计划指标等,如果稀土办能牵头运作好已经存在的“部际协调机制”,也可能终结“九龙治水”的稀土乱局。
“中国的现实决定了行业协会的弱势,只有当行政手段扫清大的障碍后,行业协会才可能发挥作用,在成熟的环境下,中国的稀土行业应该是稀土办和稀土行业协会‘两条腿’走路。”上述匿名专家认为,在行业协会成立之前先成立司局级的稀土办公室,反映了决策层对稀土整治的紧迫态度。稀土行业整治的雷霆之势应该不会因为国际压力和国内下游产业的压力而放松,必要时稀土办的级别可能还会提升,中国的稀土治理至少还需要3至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