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汇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预览值下滑至28个月最低位,仅为48.9,首次进入荣枯分界线以下。这一数据吓坏了投资者,市场担心在宏观调控力度不放松的背景下,下半年经济存在大幅下降的风险。
但来自钢铁、水泥等实体经济的一些数据以及发展趋势却表明,PMI下滑并不意味着经济即将出现深幅调整。恰恰相反,在三季度,伴随着通胀的见顶,经济很有可能会见底回升,并开始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钢铁、水泥是国民经济投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通过其现状来观察宏观经济的冷热往往比较可靠。
钢铁、水泥上半年的产量数据很有意思。它们都是权威部门认定的产能过剩行业,但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3.505亿吨,同比增长9.6%;6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993.20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29亿吨水平。同时,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95083万吨,同比增长19.6%;前5个月水泥行业利润352.6亿元,增长1.7倍,提高141个百分点。
钢材和水泥产量增长在6月份出现加速的势头,反映到宏观数据上就是6月份工业增速反弹了接近两个百分点,幅度超出基数效应所能解释的范围,工业环比增速也处于年初以来的最高值。
在展望下半年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仍会较大,农田水利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因此国内市场需求仍较旺盛。倘如此,4月份工业增速的陡降和随后的经济疲软就是临时性调整,三季度经济将见底回升。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总是依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在过去的数年内,尽管一直被认为产能过剩并被调控,但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而屡创新高。
投资方面的数据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166亿元,同比增长14.9%;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0983亿元,同比增长19.6%。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自今年以来已连续5个月见底回升,表明投资引擎仍将在下半年担当重任。
不过,尽管经济增长无忧,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二季度投资贡献几乎再次达到消费的两倍,这表明经济结构转型异常艰难。事实上,早在年初,就有钢铁业官员称,今年粗钢产量肯定下不来。“既要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又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大修水利,怎么搞?”该官员如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