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拥有国内35家火电厂的华润电力发布公告称,2011年9月份华润电力煤炭产量达到了134.6万吨,较2010年同期90.4万吨上升49%,2011年1-9月份电煤产量累计达到1149.3万吨,较2010年同期759.9万吨上涨51.2%。
作为发电企业的华润电力在煤炭业务上取得如此增长,与其大规模收购山西煤矿,试图实现集团公司煤炭自给的目标关系密切。
在今年年初,华润电力斥资43.9亿收购山西大宁煤矿部分股权。在2010年华润电力则收购了包括原相煤矿、中社煤矿、红崖头煤矿在内的10座煤矿,还拟收购山西古交地区的17座煤矿。而在2009年华润电力更是一举收购了山西39座煤矿。
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王小彬表示,集团今年150亿元至180亿元资本开支中,三分之一将用于煤炭业务,包括在山西、内蒙古及陕西物色煤田收购项目。同时,华润电力计划到2015年将煤炭产量提升至5000万吨,自给率提升至四至五成。
华润只是目前国内电企涉煤的一个缩影。在煤电矛盾无法调节的情况下,向上游发展,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似乎成为了发电企业一条有效的解困途径。
发电企业纷纷力争“上游”
9月初,作为华电集团上市公司的华电国际,刚刚斥资7.15亿元取得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燕家塔露天煤矿85%的股权。该煤矿目前批采面积约为10.04平方公里,核实资源保有储量为7672万吨,预计可采储量约为5460万吨。
华电的涉煤不止于此。6月30号,被称为“国内电力企业自主开发建设的首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华电集团内蒙古不连沟煤矿竣工投产。该煤矿面积33平方千米、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储量为11亿吨。截至9月30日,该矿今年累计生产原煤约700万吨。
而就在6月2日,华电集团子公司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相关企业签署了云南煤矿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电将在云南镇雄建设煤炭能源基地。其中,由华电旗下的华电煤业、云南公司共同控股煤炭储量达9000多万吨的兴远、海峰、兴和等三家煤矿,煤炭产能不低于120万吨/年,将为华电集团在滇火电企业供应电煤。
高涨的电煤价格,改革始终不到位的上网电价,迫使发电企业集团扎堆上游煤炭市场。“尽管存在很多风险,但是在目前煤电矛盾短期无望解决的情况下,公司也没有更好办法,必须想办法减少亏损。”一位电力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而拥有自己的煤炭,发展多元业务是当前发电企业能想到的唯一道路。”
所以,2010年煤炭产能7275万吨,煤炭产量5410万吨,煤炭自给率达30%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计划2011年煤炭产量达6000万吨,到2015年形成煤炭产能1亿吨,电煤自给能力达到40%。
作为五大电企的国电集团也同样提出,到2015年煤炭战略布局将基本完成,控参股煤炭产量1亿吨/年,华能、大唐也都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煤炭产业,提高煤电自给率。
尽管不少业内专家对电企涉煤持保留意见,但现实正如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所说,“公司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去寻求煤炭资源,若条件成熟就进行投资。”
电企涉煤困难不少
尽管发电企业纷纷发力上游的煤炭市场,但这远没有煤企涉电那么有力。
今年9月,作为中国煤炭龙头老大的中国神华投资300亿元在江西户口打造煤电一体化项目。这个项目规划建设年吞吐量2000万吨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和6台100万千瓦超临界大型燃煤发电机组。
之前的7月份,神华集团与福建省签订协议,将投资300亿左右推动福建能源建设。其中计划在福建可门港建设煤电一体化工程,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
与煤炭企业的高调相比,尽管发电企业的上游之路也不乏巨额投入,但相对上百亿的投入则“寒酸”了许多。
“我们没有办法与他们(煤炭企业)比,我们的主营业务是电力,但是他们主营业务是煤炭。他们可以通过卖煤补贴发电,我们的煤连自己用都不够,我们怎么比。”上述电力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我们煤电一体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求减少亏损。”
“其实,发电企业向上游发展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当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向上游,或者向下游。但这都相当于发电企业抛开主营业务去做别的。如果经营不好,就会有更大亏损。”作为业内专家,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鸣也认为电企涉煤是无奈之举,并对其前景表示担忧。
由于煤电矛盾的持续,发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负债率高涨。在向上游发展时,面临沉重的财务压力。
“发电企业收购煤矿还要考虑权属风险、债务风险还有管理风险。”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表示,“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大区别,发电企业在收购煤矿后将面临煤矿的管理问题,一旦管理不善,可能会给发电企业带来较大风险。”
不仅如此,由于国内的煤炭市场已经基本划分完毕,并且当前煤炭属于高利润产业,对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而言,电力市场持续低迷,使得除了神华之类的大企业之外,其参与电力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
以山西省2008年开始的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为例,中小煤矿的兼并主体基本被限定在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团和一两个煤炭央企,发电企业就被排除在外。在开矿权等一些煤矿经营审批手续上,地方政府也颇为谨慎。
而这也导致了发电企业向上游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并且所获的煤炭资源质量也不是很高。
煤电联营效果有限
“除了进行电价体制改革之外,目前真的没有更好方法。五大电力集团负债那么高,让他们拿着国家贷款去投资煤炭、投资电解铝,是不合适的。”曾鸣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竞价上网。厂网分开了,但是电价仍然没有改革,这实际上是一个灾难。
而这个灾害的后果就是今年此起彼伏的“电荒”。尽管迎峰度夏用电高峰逐渐回落,但国家能源局相关官员表示,明年1月份全国的电力缺口仍将达到3000万千瓦,电煤紧缺仍然是重要原因。
“国家电煤产量是够用的,但由于价格太高,企业根本买不起煤。而且我们自己的煤炭自给率根本没有那么高。”电力集团内部人士表示,“我们大部分的火电厂还是要从市场上买煤。”
“由于煤电价格倒挂,再去拿煤发电肯定不合适,所以导致了现在发电企业的煤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做煤炭业务。比如说煤化工。”一位业内专家解释说,“而且和神华内部议价模式不同,电力企业的煤炭业务和电力业务都单独结算,不会比市场煤便宜多少。”
周连青印证了这种说法:“大家都是独立核算,电厂还是要花钱购买的,只是量上会有一个保障,价格上不会有优势。”
“由于神华拥有重点合同煤任务,其把对外销售的重点合同煤更多地提供给了内部电厂,神华把这种对内部发电企业的销售称为‘独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上述业内专家表示,“所以,这种优势是涉煤的发电企业无法比拟的。”
根据神华年报披露,2010年,公司向集团内部发电企业销售煤炭量为5890万吨,较2009年的4140万吨增长了接近50%,其销售价格则进从339.4元/吨增加到了374.7元/吨,且以长约合同销售为主。
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没有先天体制上的优势,也不存在后天实力上的支持,向上游产业的发展并没有降低其亏损程度。根据中电联官方网站公布,今年1—7月,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电力业务合计亏损74.6亿元,同比增亏82.7亿元。
“发电企业收购煤矿带来的最大益处是通过内部交易降低了外部购煤成本,并促进了企业发电成本的降低,这有利于发电企业增加收益或者减少亏损。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方法对于增加企业收益是有好处的。”宋智晨对记者表示,“但是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电行业亏损的局面。这是因为火电行业亏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电力价格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电力体制改革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