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峰会10月27日通过了包括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私营部门债权人减记希腊50%债务、提高欧洲银行业核心资本金比率在内的一揽子危机解决方案。然而,企望这张“药方”一劳永逸地将欧债毒瘤斩草除根,恐怕并不现实,未来欧盟各方仍不免继续应对“欧债危机综合症”的诸多问题。
首先,导致欧债危机的主要根源是过度借贷。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数据,当前全球外债发行量最多的8个国家,是美国和7个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为支撑高福利政策,已严重依赖外债融资。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截至2010年底,欧元区公共债务形势最严峻的7个成员国是希腊、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葡萄牙、德国和法国,它们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分别高达142.8%、119.0%、96.8%、96.2%、93%、83.2%和81.7%。债务“野火”不仅在希腊等欧元区外围国家难以扑灭,还大有吞噬核心成员国之势。这些国家“医治”债务之疾的主要方式是发新债偿旧债。这虽能在短期内周转资金,但通过更多借贷解决过度借贷,只能使问题雪上加霜。援助贷款所做的,是将更多债务压在已不堪重负的受援国身上。
既然开了援助先例,随着危机的蔓延,欧盟的施救压力也将不断升级。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对EFSF进行杠杆化扩容,都显示了援助资金匮乏这一事实。假如未来EFSF为欧元区成员国新发的国债提供担保,最大的风险是,一旦某成员国违约,作为担保人的EFSF也将失去AAA评级,法国等欧元区核心成员国的最高评级均将难保。EFSF的“杠杆”撬动的很可能是下一场更大的灾难。
其次,私营部门债权人将减记希腊债务比例提高至50%,明曰“自愿”,实则“被迫”,欧洲银行的资产状况面临进一步恶化。此前,欧洲银行业和欧盟当局进行了多轮谈判,银行业不断作出让步,同意将减记比例由7月确定的21%,提高到30%、40%直至欧盟要求的50%。这意味着,银行业将眼睁睁看着所持一半的希腊国债资产价值付之东流,不可避免地对银行业资本和经营状况造成伤害。
不仅如此,私营部门债权人虽“自愿”减记希腊国债,但还款条件的改变事实上已构成“违约”。这不仅为其他高负债国开了个危险的先例,即欧盟默许成员国违约;还对欧元区成员国评级前景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机构认为,50%的减记比例仍不够。瑞银甚至认为,需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00%才能救希腊。可以预见,私营部门减记希腊债务比例恐难止步于50%这一水平,随着危机发展,未来银行业很可能继续被迫“放血”。
不过,希腊宣告违约,导致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甚至成员国退出欧元区都是欧盟不愿面对的结果,私营部门减记希腊债务是短期内欧盟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由此,欧盟着手重组银行业资本,尽快为其筑起“防火墙”显得十分必要。
第三,当前欧元区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经济增长乏力。希腊等重债国经济深陷衰退,无生产性增长,债务增速远超经济增速,债务负担必然越来越高;债务危机同时向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德法经济增速也已放缓。欧债危机已拖累欧元区整体和核心经济体实体经济,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无可避免地面临减速风险。欧盟峰会虽就救助方案达成一致,但并未触及经济疲软的根本性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盟应从多方面治理危机源头。首先,重债国须认真整顿财政,严防债情继续恶化。其次,坚持推行经济改革,提高成员国经济竞争力,使欧洲经济脱离二次探底的悬崖边缘,尽快重返复苏轨道。第三,欧洲银行业减记希腊债务的窟窿必须尽快堵上,同时银行业对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也需加以控制。不过,这三个问题既复杂又互相牵制,财政紧缩势必抑制经济复苏,为银行业注资又将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可见,全面彻底解决欧债危机远非欧盟峰会此次出台的“新药方”所能彻底治愈,应对欧债危机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仍需漫长而艰苦的调整、改革和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