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将面临三大挑战:总需求增长迅速放缓,产能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库存高企。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国内部分光伏制造企业停产,一些中小企业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去。日前在无锡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上,业内人士纷纷对光伏产业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与会专家认为,光伏行业要实现突破,应从依赖政府补贴的扎堆式粗放增长向专注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的精细化发展转变。这在一方面要求全产业链的均衡整合,另一方面,在“平价上网,同网同价”的期望尚未实现时,应注重国内分布式能源需求,及以此为基础为终端客户创造价值。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赵玉文谈到,2010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产量10.67GWp,占世界产量约44.66%,居世界首位,但光伏市场只占世界的2.86%,国内市场如何扩大的问题亟待解决。赵玉文介绍,多晶硅制造仍是光伏制造业的瓶颈,1/3的多晶硅依赖于进口,应以实现多晶硅充足供应为目标,提升技术水平和性价比。
据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国内光伏市场主要应用于离网发电,扩大国内市场,应从挖掘分布式能源需求开始,从供应链的终端了解客户需求。而基于可实现平价上网的预期,光伏制造业同时要解决的就是成本问题。
无锡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表示,国内光伏发电成本正在接近每度电1元钱,德国南部地区,意大利等国目前已实现平价上网,到2015,世界50%的国家都可实现平价上网,亚太国家光伏市场每年新增安装量将达到20GW,占到全球光伏市场总量的1/4~1/3,而到2015年,中国年新增安装量将达到8GW~10GW,并可实现售价每度电1元钱,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可与富碳能源电力成本相竞争。
杜邦太阳能全球市场总监Sunil Panada认为,现在中国生产高度分散化,无法取得规模效应的上升。企业应建立控制指标,协调好整个供应链,一方面设备供应商与终端用户应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掌握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整合生产供应链,规划上下游供应链路径图,做好需求响应,降低物料供应方、组件方等跨区域合作时的物流成本和优势损耗,掌握特定产品供应时间及周期,避免产能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