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四季度,光伏业翘首企盼的回暖并没有出现。几家全球龙头企业第三季度财报虽然还未公布,但寒意已经席卷了整个光伏业。
相比于去年同一时期的火暴,今年的光伏行业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欧洲光伏安装容量不断缩水,光伏补贴政策一降再降。组件企业不断低价砸盘,企图迎来更多的订单。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却让整个光伏行业都陷入低价徘徊的泥淖。多晶硅价格已经跌破历史最低点,设备企业更不好过,一众企业面临着停工待产或是产业转型的困境。
10月17在美国达拉斯落下帷幕的太阳能光伏展也并未带给行业更多的惊喜。潜力无限、容量庞大的美国光伏市场曾被业界给予厚望,但政策的摇摆与经济的萎靡,让这个市场并未展现出太多魅力。
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本届展会上不仅组件企业一如既往地低价抛售,同时韩国多晶硅生产大厂OCI更是爆出了多晶硅每公斤20美元的超低价格以吸引长期客户。虽此消息未得到OCI的正面回应,但是光伏行业将低价进行到底的行动肯定不会就此停止。
市场不仅缩水,中国光伏企业还面临着贸易保护的苦恼。11月初由SolarWorld公司牵头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协会(CASM)向美国联邦政府提请申诉,控诉中国光伏企业由于受到政府补贴,非法向美国倾销电池片与光伏组件。CASM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施加限制,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尚德、英利、天合、晶科等一众大型公司都列在倾销名单之内。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虽未给出确切的答复,但表示会“深切关注”。如此看来,美国市场注定要让充满饥饿感的中国光伏企业一等再等了。
市场研究机构IHS-Isuppli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1年全球整体装机容量将达21.9吉瓦,虽然同比上涨25%,但是由于补贴预算和各国政府对于光伏安装量的限制,2012年光伏的整体安装量可能会下降。华尔街给出的前两季度的数据也明确显示,产业的聚焦效应正在生效。
浙江光伏企业的近况印证了华尔街的论调:去年新增的110家企业就有半数面临倒闭、停产的局面,行业的整合迫在眉睫。昱辉作为国内第三大硅片厂商,整合了浙江开化60多家光伏企业,统一采供销,利润共享,共渡危机。 正如某位光伏企业高管在微博上表示的,“光伏的冬天才刚刚开始”。
可以想见,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较量时刻,这是技术、市场、资金链、供应链多方位综合实力的比拼,也是产业整合、大企业摩拳擦掌、小企业尸横遍野的时代。 只是强者恒强,那弱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