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国内煤炭产量仍然和往年一样,整体持续保持着较快增长势头。但不同的是,煤炭产量增量越来越集中在内蒙、山西和陕西等三省区,煤炭产量加快向这些地区集中。2009年,内蒙、山西和陕西三省区煤炭产量增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1.5%,当年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至49.7%;2010年,以上三省区煤炭产量增量占全国的比重大幅上升至83.4%,与此同时,当年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至55.3%;今年1-8月份,以上三省区煤炭产量同比增加2.86亿吨,占全国比重较去年继续提高0.6个百分点至84.0%,同时,三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比重突破60%达到61.3%。
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煤炭交易占全国比重越来越高,这些地区的煤炭价格将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其变化将更能反映国内煤炭市场整体供求情况。2010年,在国家发改委主导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顺利出炉。这一指数一经发布,立即被社会各界广泛采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之后,该指数得到了各方面广泛认同,对在国际煤炭市场树立中国价格标杆,争取话语权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毕竟有其局限性,其更多反映的是当前沿海地区的煤炭市场供求情况,不能很好的反映国内主产区煤炭市场供求情况,也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全国煤炭市场变化情况。而随着内蒙、山西、陕西这些地区煤炭交易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地区的煤炭价格也将会得到更多重视,其将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交相辉映,共同更好的反映国内煤炭市场变化情况。
煤炭产量加快向内蒙、山西、陕西等地集中,除了给这些地区煤炭交易市场的发展带来契机,以及使这些地区煤炭价格更具参考价值之外,短期来看,这些地区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运输压力均会进一步加大,同时,这些地区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的压力也将随之加大。
首先,内蒙、陕西煤炭铁路、公路外运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近两年,随着内蒙、陕西原煤产量快速增长,其煤炭外运瓶颈日益凸显,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现有的铁路运力仅能满足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的运输需求,绝大多数地方煤矿市场煤的运输需求得不到保障。
拿陕西省来说,今年1-9月份,陕西全省煤炭实际销售量为29738万吨,其中,通过铁路运输的煤炭销量仅有9764万吨,占全省销量的32.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通过铁路运输的煤炭销量就达到了9519万吨,占全省煤炭铁路运输总量的97.5%。因此,大量市场煤只能通过公路来满足外运需求。陕西神木通往山西的重要运煤公路“神盘”公路运煤车辆拥堵状况不断加剧,以及京藏高速堵车情况持续不断,都是因为煤炭公路运输需求不断增加所致。随着,内蒙、陕西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煤炭外运需求将继续增加,而短期内其铁路、公路外运能力均难以大幅提升。外运需求不断增加与短期内运力难以有效提升之间的矛盾将继续激化,短期内以上地区铁路、公路煤炭外运压力均会进一步加大。
其次,内蒙、山西、陕西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由于资源储量不足,华东、华中、华南以及东北等多数省区均为煤炭调入区,西南一些省区虽有部分煤炭调出,但近年来调出量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之前煤炭产量较高的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区煤炭产量增长较慢,甚至部分省区煤炭产量有所下降。因此,近两年,华东、华中、华南、东北以及西南部分省区新增煤炭需求更多的只能依靠外调来满足,最终带动内蒙、山西、陕西等省区煤炭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9年,我国突然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煤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大向中国倾销力度,但2010年和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持续高位运行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供应持续偏紧,在国内煤炭供应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依靠进口来满足。对于中国庞大的煤炭需求来说,毕竟国际市场是有限的,我国煤炭进口也不可能无限的增长下去,想要让煤炭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未来中东部地区更多的新增煤炭需求只能依靠国内来满足。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绝大多数集中在内蒙、山西、陕西以及西北其它省区,因此,未来其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内蒙、山西、陕西这些产煤大省均出台地方法规,要求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从地方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合情合理,毕竟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仅仅依靠挖煤,延长煤炭产业链则是顺势而为,在这件事情上,中央和资源地政府是一致的。但是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应该把握一个度,加大就地转化力度不等于减少资源调出,在加大资源就地转化力度,延伸下游产业链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国家能源基地的作用,保障国内其他地区煤炭需求。
当前煤炭产量增长较快,占全国比重最大的是内蒙、山西、陕西三省区,未来随着煤炭资源开发水平继续提高,煤炭产量会进一步西移,新疆在我国煤炭产业中的地位将日渐重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