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美国为制裁伊朗力图组建“石油禁运国际联盟”,为此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盖特纳10日展开了对中国和日本的访问之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1月9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方一贯反对一国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对其他国家实施单边制裁。刘为民称,“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同伊朗开展的经贸和能源合作是正常、公开和透明的,不违反安理会有关决议,不影响中方在防扩散问题上的立场,不应受到影响。”
美国国务院12日日宣布,制裁3家与伊朗进行能源业务的外国公司,其中包括属大型中国国企的珠海振戎公司。另外两家公司分别来自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将于1月14日至19日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
在伊朗利益不能放弃 中国不参与石油禁运
中国目前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而中国从海外进口的石油有11%来自伊朗的。中国并不希望和伊朗减少贸易来往。不单单是中国不同意美国的这些要求,就连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印度表示将继续与伊朗贸易,没有理由就购买伊朗石油寻求美国豁免。日本也表示并不会终止与伊朗的石油合作。
美国一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对美国的这种心态,中国不要太理会,涉及到具体利益,该坚持就要坚持。如果美国制裁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中国可以对美国企业采取反制裁。在上周四,美国对中国的珠海振戎公司实施制裁,而媒体报道,振戎公司表示,从未向伊朗出口过成品油。对于美国的这一做法,中国完全有理由出台反制措施。
伊朗遭受的经济制裁是美国发起的,并不是联合国决议发起并监督执行的制裁,美国不等于国际社会。中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能盲目追随美国的步调,除非在此问题上形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一切经贸往来都是在国际规范基础之上的合法交易,并无违法问题。
中国对外政策着眼于追求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为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对伊朗收紧经济制裁只能加剧海湾地区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推动战乱风险急剧升高,给正笼罩在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风险阴影下的世界经济增添不确定性。作为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应也不会采取这种危险的决策。
此外,参与对伊朗经济制裁严重损害中国本国经济、战略等各方面利益。仅就经济利益而言,伊朗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也是中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11月已达410亿美元,增长约40%。伊朗在中国石油进口来源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假如中国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面对由此造成的巨大原油缺口,中国该从何处寻求货源弥补?即使其他国家、其他石油公司可以提供替代油源,由此造成的国际石油市场垄断加强、油价上涨等结果也非中国所乐见。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大幅减少对伊朗的石油进口并不现实。虽然中国的石油来源多样化策略对于保障未来石油供应来说是必须的,但现在绝不是陪着美国一起采取行动的时候。
绕道霍尔木兹海峡 石油保供未雨绸缪
为应对伊朗极有可能出现的“断油”风险,中国静观局势之变时也在多方探路。
1月15日,中石化集团和沙特阿美在沙特签署合资协议,拟按37.5:62.5的比例合资成立延布阿美中石化炼油有限公司,并在沙特西部城市延布新建一座炼油能力达40万桶/日的炼油厂。
据悉,该炼厂设计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均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预计201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目前项目施工已按计划完成10%。投产后将日产9万桶汽油、26.3万桶超低硫柴油等产品,可为沙特国内和国际市场生产符合最严格质量指标的优质运输燃油。
事实上,自去年伊朗局势吃紧以来,中国就已经未雨绸缪,力图将从中东进口原油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
2012年包括三大石油公司、中化集团、振华石油等多家中国石油公司将重返伊拉克。除此以外,位于阿联酋西部的阿布扎比石油运输管道也将成为中国获取油源的又一重要通道。
正在修建的阿布扎比石油运输管道将于今年5月或6月正式投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管道可使阿联酋的原油直接通过其东部最大的仓储枢纽富查伊拉港输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而无须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
对于日趋紧张的波斯湾,这条管道的战略意义极其明显。2011年,中石油曾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战略协议,计划从2014年起将出口的石油量增加至20万桶/天,其中协议的部分条款还将每年更新。
随着伊朗局势的升级,沙特、阿联酋等国可能还会增加对中国原油的出口量。
面对各方利益牵扯其中的敏感局势,多位分析师均表示,对于目前中国的处境而言,与美国方面展开协调对话极为重要,“最担心的是伊朗局势短期内恶化,甚至崩盘,如果没有缓冲时间,冲击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