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日本央行豁出去了。
2月22日,日本央行公布了其截至2月20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日本央行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超过了140万亿日元。从1999年底至今,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增幅超过了125%。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不断加大流动性的过程。但事实上,由于日本经济格局的特殊性,日本央行在过去的政策取向相对保守,并没有像美联储那样通过印钞抗通缩,没有在关键时刻加入全球量化宽松的队伍。
德意志银行驻纽约的经济学家Alan Rusk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已经意识到他们落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后者早已开始了量化宽松的步伐。现在,日本央行没有选择,只能跟随他们的步伐,跟着潮流走,这是防止本币继续大规模升值的最好的方法。”
Alan Ruskin是首个提出2012年全球将步入“竞争性量化宽松时代”的经济学家。他表示,被逼着必须跟随潮流而走,这就是日本央行面临的“竞争性”。
尽管如此,对于2月14日开始日本央行放松流动性闸门的新举措的效果,市场反应有待观察。尽管当天日元一路贬值,但随后停滞不前,日元兑美元近来仍徘徊在78-80的高位。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阿德(Paul Sheard)表示:“这一举措不会成为大逆转事件,使得央行有能力出重拳抗击通缩。”
“无论日本央行怎么扩大资产购买计划,都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但日本的国内需求一直起不来。”渣打银行(微博)经济分析师Betty Rui Wang告诉记者,“不过,目前来看,日本央行也的确没有更好的政策选项。”
日央行新举措不再保守?
2月14日,日本央行推出两大新举措来抗击长期困扰该国的通货紧缩问题。
日本央行宣布购买更多长期国债,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了10万亿日元,至65万亿日元;另外,央行还首次设定了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表示中长期物价稳定目标为CPI上升2%或略低,近期的物价稳定目标是CPI上升1%。
日本的资产购买计划扩大10万亿,意味着到今年年底,日本央行总共要购买包括常规日本国债在内的42万亿资产,相当于其资产负债表的30%。
这让人眼前一亮。
“日本央行向前迈了一大步。”谢阿德表示,日本央行最新的这轮举措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央行不再仅仅收集政策董事会九个成员对于物价的“理解”,而是制定了一个更加明确的量化目标,使得稳定物价目标变得制度化;二是1%的清晰目标,比此前实际通胀增幅要高。
但Alan Ruskin认为这一目标设定仍然过低,市场反而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日本央行需要再强势激进一些,制定更高目标,否则市场会觉得央行对待通缩问题过于温和。”
尽管这次的宽松举动使得日元迅速扭转升势,但无奈市场对于欧美央行的宽松政策更加期待,因此日元的大幅下跌势头仅维持了几天。
日本央行:抗击通货紧缩政策乏力
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告诉记者:“日本央行希望改变投资者预期,但在日本财年最后一个季度,也就是每年一季度,日本公司往往要收回海外资金,这都造成了日元难以贬值的现实。”
而从控制日元升值传导到抗击通货紧缩,仍然需要更多政策和经济现状配合。
“日本央行现在必须这么做。”Alan Ruskin说,“尽管这样做的效果寥寥,但日本必须跟随在其他央行之后放宽流动性,否则更加无法控制日元走势。”
十年抗通缩效果寥寥
日本央行一直以来以饱受诟病。
过去十年来,日央行对于稳定物价从来没有一个公开的量化指标,这也被认为是抗击通缩底气不足的表现之一。同时,量化宽松政策也没有可持续地成为一个长期的抗通缩方案。
2000年,日本央行在《关于物价稳定》的报告中明确表示,很难为物价稳定引入一个量化的指标,因为物价稳定是跟随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自然产生的,因此有一个量化目标并不合适。
2001年3月,日本央行首次提出“货币市场操作和货币宽松的新程序”,这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希望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来提振经济,并表示这一政策将延续到每年物价增幅在0或者正数(即出现小幅通胀)。
此后五、六年间,日本的通胀率开始爬升。2006年3月,日本央行表示,在0-2%之间的通胀是董事会成员都认同的中长期物价稳定范围。
但遗憾的是,日本经济出现的短暂通胀繁荣被2008年的经济危机打破,日本又一次进入通缩。2009年底,日本央行重申对通缩问题的重视,但效果依旧不明显。
2010年10月,日本央行在东日本大地震后推出“全面的货币政策”,保持零利率政策不变,直到物价小幅回升。在此前后,日本央行一直致力于扩大其资产购买规模,并且和政府的补充预算案出台的时点保持步调一致。
进入震后重建期的关键阶段,日央行却采取了谨慎态度。对此,谢阿德表示:“日本央行放宽货币政策向来是与政府的经济和财政一揽子计划同步出台的。”根据《日本银行法》(the Bank of Japan Law)第四条规定,法律赋予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决定权的同时,央行有法定义务必须使其货币政策与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立场一致。
为此,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不断表态称,日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从不屈服于政治压力。
虽然在政府压力以及法定义务的要求下,日本央行表示比市场认为的更愿意“以自己的方式”采取主动而不是仅仅做出应激性反应,但与政府财政政策保持一致的传统使得日央行无法保持绝对的独立性。
3月份即将在国会“过堂”的增加消费税法案是野田佳彦政府力推的首要政策选项,目前日本宏观的讨论都集中在“是否有必要通过提高消费税来为政府的财政赤字注入活力”。但在谢阿德看来,这是“冒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风险,结果将适得其反”。
“通缩经济下,税收收入将不断缩水,日本央行不应该继续等待财政部的决定。”谢阿德说。
更强势的资产购买计划
“看起来全世界许多央行都在独立进行定量宽松政策,这导致了竞争。日本央行也应当效仿其他人:如果他们降低利率,我也必须降低利率;如果他们扩大购买资产,我也必须扩大购买资产……”Alan Ruskin说,“但实际情况让日本人束手束脚。”
事实上,日本央行的抗通缩政策选项甚少。
日本的利率已降无可降。同时,由于日本债券的持有人大多是国内机构和个人,而美联储这几年来开动印钞机的做法,对日本央行也不适用。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在2001年撰文,针对日本当时的通缩表示日本央行应当印钞来使得本币贬值。没想到,7年之后,日本人还没用上这一手段,伯南克自己倒先用起来了,并且运用得风生水起。
而日本财政部去年以来大力推行的干预市场手段,开始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冷遇。
在野田佳彦担任财务相及之后担任首相期间,日本政府多次出手干预汇市,在日本大地震之后也曾经出现7国联合干预汇市的情况,但目前这一做法遭到了欧美国家的大力反对。
“许多人认为,这是对自由市场的操纵。”Alan Ruskin说。
不过,也许力图抗击通缩的日本会继续采取这一方法,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很严峻:经济太脆弱,极易受到外部冲击:经济复苏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出口大量缩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常账户盈余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显著……
但干预汇市的规模目前看来也不够大,同时存在不能管理投资者预期的问题。“市场不会准确预估到何时干预市场。”梁兆基说。
Alan表示,日央行应着手考虑,在购买哪些资产、何时购买这些资产以及购买多少等问题上更加强势一些,这是最主要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