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3月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就武钢应对钢铁行业危机、相关产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海外发展战略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社高级记者、湖北分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唐卫彬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武钢应对钢铁行业“寒冬”取得明显成效
唐卫彬:自2009年以来,钢铁行业一直保持着微利运行状态。去年三季度开始出现不景气,四季度继续下滑。而武钢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4%、17%,数字非常令人欣慰。武钢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公司的盈利点在哪里?
邓崎琳:2011年是全国钢铁企业比较困难的一年。全年的趋势是,上半年基本上比较稳定,企业还有一些效益,到了下半年以后,特别是四季度,整个钢铁行业的市场形势极为严峻,可以说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很多企业都在亏损。我们虽然没有亏,基本上是不赢利。
去年全年武钢集团生产钢材3736万吨,整个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左右,利润是36亿。武钢在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克服了很多不利因素,千方百计努力去完成预算目标,这些数据确实来之不易。
去年整个钢铁行业效益跟上年比,普遍都是下滑的,为什么武钢效益比上一年稍微要高一点点,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一是武钢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改造,完成了主体装备的自动化、大型化。改造的项目到去年基本上逐步达产,逐步到位。这些项目到位、配套以后,投入产出效益就发挥出来了,这是其它钢厂所没有的。通过改造,汽车板、硅钢等一些重要的品种产量增加了,档次也上去了,这也是武钢一个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公司采取了许多应对行业“寒冬”的措施。一是上游的矿石、原材料和铁等各个工序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我们对采购成本、采购矿石和煤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不高于行业平均价,不高于市场价”采购。高了就算是没有达到公司的目标,就要考核采购部门。这对我们降低成本,保障效益也是很重要的。二是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有需求的,有效益的,甚至有边际效益的,我们就多生产,没有效益的坚决不生产。三是大幅度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赢得声誉,在市场竞争时期得到比较好的回报。
我们还采取了很多其他的措施,使钢铁主业不仅没有下滑,反而上升。当然,武钢的相关产业搞得更好,前几年只有十几个亿,去年达到21亿。加上这一块,我们整个效益非常可观。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武钢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开始“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多元化经营转变,三是由内陆发展、中部腹地发展向沿海和海外发展转变。武钢会把钢铁主业做精、做强、做优。从今年开始,武钢除防城港项目以外,在内地本土,包括重组企业、提高产能的投资一分钱不投,提高产品质量的、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投资我们要加大。
行业整合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唐卫彬:有人预言,如果钢材未来三个月的价格仍然处于低谷,那么离钢铁行业整体崩盘的日子就不远了。这可能有点危言耸听或者说比较悲观,但是钢铁行业承受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整个行业很有可能进入整合阶段。这对武钢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机遇,武钢有什么考虑和考量?
邓崎琳:您说的一点不错。钢铁业目前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不仅去年是严冬,今年也是严冬,钢铁业寒冬至少要持续5年时间,钢铁企业将处在一个微利和经营非常困难的境地。上面是铁矿石、煤等高价位的原材料,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下面是经济下行,很多行业需求萎缩,出现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利润空间非常小。确实,崩盘是可能发生的,部分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会垮掉,淘汰掉,但是像武钢、宝钢这样的特大钢企不会崩盘,它还得守住。
唐卫彬:越是行业整合,越是给大企业提供机会。
邓崎琳:对。大企业会死死地撑住,继续发展,保持这么一个阵容,保持这么个规模。因为它的技术、品种比较好,可以争取不亏,保持微利。可那些中小企业,品种、质量没有优势,成本比较高,它就会“死”掉,就会关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钢铁行业调整是个好事。有些落后的东西,政府用“手”没有把它淘汰掉,但用这个市场的冬天把它给冻死了。产能淘汰一千万、淘汰两千万那也是有成效的,市场是有成效的,我觉得是对的。
唐卫彬:通过这个行业整合的机会,可能促进大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健康有序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邓崎琳:对。这种调整有好处!钢铁业虽然是个低谷,虽然是个严冬,但是对淘汰落后产能有好处,对钢铁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内部的结构调整有好处。整个行业要寻求生路嘛,它必须调整自己。
武钢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唐卫彬:对钢铁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整体评价不是太高。我们了解到,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武钢目前在行业里面自主创新能力是领先的,为了应对寒冬,将来会不会进一步加大投入?
邓崎琳:武钢的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科研经费的使用,在“十一五”以来的5、6年时间里,在武钢的历史上,投入是最大的、成效是最显著的。武钢被国家评为科技进步的优秀企业,国家专门给予了奖励。这个奖励比电器、环保的单项奖难度要大得多。
具体说是这样的,武钢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5年到去年这几年时间里,2005年武钢科技投入13.7亿元,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是2.52%;2006年投资14.3亿元,相当于整个销售收入的2.57%;2007年是21.2亿元,相当于整个销售收入的2.58%。2008年是33.2亿元,相当于整个销售收入的2.89%;2009年投入56.6亿元,相当于整个销售收入的4.12%。2010年投资62.7亿元,相当于整个销售收入的3.33%;去年投资快报数是69.9亿元,比例是3.31%。平均下来,已经接近3%。
1985年到2004年,这20年时间里,武钢专利申请总数是312项,发明数是104项。2005年到2010年,6年时间内,武钢的专利申请总数是2021项,发明数634项,相当于前面20年的6.5倍。2004年1年是34项,2010年是610项,后者是前者的10多倍。去年是703项,同比将近20.7倍。这充分说明我们科技人员,包括职工中的技能大师、工人发明家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公司对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有一个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比如说,科技人员、职工申请搞科技创造和项目,即使失败了,也不追究责任、不考核。我们帮他总结经验,让他再来,这叫宽容失败。搞成功了,奖励给他,荣誉给他。我们研究院里,每年上百个科研项目,放在网上,科技人员想牵头做,写个报告,跟公司签合同,公司给经费,各个单位给予支持。试验可能半年、一年搞成了,奖金50万、100万都奖给他。如果搞砸了,公司帮着总结,明年再来,绝对不考核,也没有任何影响。几年以后,很多技术人员都敢于试了。
我们通过这些办法,激发科技人员的智慧,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做贡献。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原发的、引进吸收的、整合以后再开发的,我们原发的比较多。武钢“十一五”期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大约只有四五百亿元,“十二五”期间估计要达到2000亿元左右。我们目前这个比例一直保持下去的话,总盘子会越来越大,会增加很多投入。
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一流园区规模
唐卫彬:非钢产业一直是武钢经营发展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武钢最近有不少大手笔,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动作不断,这方面的情况能不能请您透露一下?
邓崎琳:非钢产业过去叫辅业,现在我们把它叫相关产业。它不是依附在钢铁产业上面发展,而是独立起来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比如过去的检修、建工、重工、交通运输、物流、耐火材料,包括后勤,如快餐、饮料等,它都是作为钢铁的的一种辅助来成立、服务,叫辅业。近两年通过改革以后,把它变成了一个相关产业。
除公开报道过的外,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我们可能将还有一些更大的手笔,但是目前还不能正式公布。
我们在东湖开发区购置几千亩地建了一个高新产业园,由武钢下属的工程技术集团直接负责运作。您说的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自动化、信息化、节能环保等技术全都在它这里。这个公司2002年5月正式组建,从成立之初的5家公司已发展到目前分、子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13家。
我们与IBM公司合资成立的IBM—WISCO创新中心暨武汉钢信软件有限公司已成为IBM在中国境内唯一、全球第二的行业创新基地,并作为中央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合作的典范予以推介。与北京碧水源公司合作的“水再生环保技术”项目已经成功签约并成立了合资公司,由于该项目前景广阔,已与武汉城投集团达成了三方合作意向。我们与比利时CMI公司签订了合资合同,同时还推动钢讯公司与北京首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另外,“激光装备”、物流信息化项目、LED照明、“SCR烟气脱硝催化剂产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产业孵化与筹备。
武钢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经一期投产,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工业通信产品和冶金特殊智能仪表生产基地。武钢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筹建和产业园二期建设用地项目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产业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流园区规模。
唐卫彬:在公司未来规划中,新能源、新材料等将占相关产业多大的比重?
邓崎琳:按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它的营业收入要达到125-150亿元,效益在15亿元左右。去年已经完成3个亿了。新的项目还没有进来。
唐卫彬: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将随时关注工业园新的进展和新的成就。
海外权益矿是资源发展和提高效益的保障
唐卫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副会长最近在京表示,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开始下降,我国铁矿石进口高速增长的局面可能已进入拐点。武钢近年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矿产开发,也为降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做出了贡献。
邓崎琳:关于海外矿产开发,一句话,在海外我们参股、控股、开发铁矿石,是被逼出来的。由于世界上三大家铁矿石商连年不断地涨价,造成了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不堪重负。我们要摆脱这种压力和制约,走出去自己开矿,有自己的矿山,来保障自己,降低成本。恰巧碰上金融危机,有很多矿山没有资金,我们就插进去了,以很低的价格拿到了几百亿的权益矿。这是武钢资源发展的保障,也是提高效益的保障,同时这些资源也是战略资源,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资源,因为武钢是国有企业。
我们在海外经过这几年的开发,有参股、控股、合资,在巴西、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加拿大、委内瑞拉大概八个矿点,我们有参股和控股,整个权益矿量大概有几百亿吨。通过不断的开发,去年我们运回自己的矿石七百万吨。通过3、5年的时间,将达到3千万、5千万,甚至更高,从而保证公司生产的需要,如果还有富余,我们可以销售一部分。
当时拿这个权益矿,如果换一个企业拿,换了不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拿,那没有上百亿美金拿不到。但是我们,几百亿的权益矿,你知道我们花了多少钱吗?不是上百亿美金,我们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大大降低了成本。
全国“两会”期间将围绕重要课题积极建言献策
唐卫彬: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去年“两会”期间,您曾就国有企业的责任、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规范进口矿石秩序、实施“走出去”战略等话题发表了重要意见,并与网友互动交流,今年您将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有何具体的议案和建议?
邓崎琳:这次我准备了三、四项建议。
一是优化钢铁工业布局问题。目前钢铁企业面临上下游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很小。但是钢铁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和生产边际效益因素,主动减产意愿不足,过快释放的产能使供需矛盾凸显,整个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由于钢铁的产能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钢铁的利润空间就非常小,去年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是6%,我们是百分之二点几,同时还有15%的企业是亏损的,到去年11、12月份的时候,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处于0.4—0.5%的水平。
2005年,国家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后来又下发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里面对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都有很具体的规定。我们呼吁政府在过去出台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钢铁业这些规划必须落实,要不然就会给钢铁工业发展带来很多的困难和阻力。
去年全国整个钢产量达到6.83亿吨,世界上的钢产量是14亿多吨,我们接近占了一半。这是产量,真正的产能早就超过8亿吨了,有的地方还在建,这与国家的资源、社会的需求都不相适应。希望政府行政干预这个“手”应该加大力度,对那些该关停并转的,那些该淘汰的,有一些硬措施。通过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使我们钢铁工业能够健康发展。
二是建议推动节能减排。钢铁行业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工业总能耗的23%。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形势依然严峻,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很大。
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扶持支柱企业加快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涉及到大量资金的使用,投产以后政府方面有些收费比较高,不利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
三是希望国家给予钢铁行业一定的政策扶持。钢铁企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无论它怎么大,怎么困难,它仍然是基础产业。希望国家在这个困难时期,也是钢铁行业必然经历的一个困难时期、逐步调整的困难时期,在税收政策上,在其他的方面给予更多的一些扶持、支持,这样才能使钢铁企业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此外,我们还将根据会议内容和进程认真思考,积极建言献策。
唐卫彬:非常感谢您临行之际拨冗接受访谈。预祝您一路平安,同时期待着您更多精彩的真知灼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