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在某省代表团的驻地酒店,王南(化名)正坐在房间里敲打着键盘,文档内,是他所在市在“两会”期间另外的任务要求。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要求就是力争在“两会”期间,拜会国家有关部委以及一些央企,希望能够招商引资。
去年“两会”期间,该市与央企签约获得了100多亿元的引资规模。
同王南所在市类似,山西长治、甘肃天水、湖北宜昌、吉林四平等地,都在“两会”期间收获百亿元大单。
由于央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吸引着一些“缺钱”的地方政府,于是借助于“两会”期间富集的资源,“签约”的高潮自然到来。
“两会”期间招商频率高
3月4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山西省长治县2012年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涉及文化旅游、机械制造等方面的10个项目得以签约,最终引资总额约125亿元。长治县县委书记裴少飞说,他们将在政策、资金、土地、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投资者全力支持,为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同一天,在这同一家宾馆,广东省中山市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也在举行,最终该地方与8家央企签下8个重点项目,金额超过200亿元。
长治县、中山市在“两会”期间的招商签约只是一个缩影,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地方政府在京的签约仪式密集出现。
3月4日,湖北宜昌与央企签约,签约额度超过200亿元;3月6日,甘肃天水与央企签约,形成14项签约项目,涉及金额超过240亿元。吉林四平、山东聊城、甘肃兰州等地同样选择在“两会”期间与央企签约,形成的签约额度均在百亿元之上。此次“两会”期间,活跃的央企身影有中冶集团、中色集团、中盐集团、国电集团、国能集团等。
王南说,他们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已经拜会了铁道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主要是希望在一些项目上给予政策支持,另外更多地希望财政支持。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略统计,这些密集发生在“两会”期间的签约项目,总共涉及签约金额高达数千亿元之多,仅在3月1日,海南省就与央企签下了2288亿元的大单。
谈及选择在“两会”期间招商的原因,一位地方招商局的官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会”时“关系资源”大都集中在北京,招商成功的概率很高。
他说,一般开会之前市里向各县下发通知,要求上报招商的合作项目,然后根据市里领导“两会”期间的开会时间,择选一些重要项目进行重点活动。
去年“两会”之后,东北某市在介绍“两会”成功招商的启示中称,“‘两会’期间市政府紧紧抓住参会的难得机遇,组成招商团在北京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广泛接触。”并称“两会”时,“各界精英云集北京,这本身就是无形的平台,蕴藏着丰厚的机遇。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效率进行招商,其效果肯定会大大好于以往。”
央企更受地方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一份“两会”建议指出,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整顿融资平台公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需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贷款、BT回购、金融租赁等方式为一些项目建设提供资金,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有专家指出,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大幅度减少,而承担的事权“一点也没有减少”,因此在土地财政的依傍之外,“跑部钱进”成为必然。
而在这轮地方政府“引资”签约的“早春之旅”中,基本上都与央企互为联姻。
王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看中央企,是由于它们具备雄厚的资源开发能力,同时在投资的稳定性方面占据优势。
央企跟地方的热络关系,在这两年尤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国资委就推动央企与山东、浙江、福建、湖南、河北等十多个省份开展战略合作,签约投资项目超过10万亿元,个别省份超过2万亿元。
但有学者担忧,在这轮“央”“地”合作之中,在资金使用效率、项目透明运作等方面形式化特征明显,是否是合格的投资人有待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