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协和统计局数据打架严重
根据钢协旬报产量计算,2012年1月日均粗钢产量169.13万吨,2月份日均粗钢产量169.46万吨,而统计局分别为183.00万吨和192.70万吨,相差8.2%和13.71%。从历史上看,钢协和中钢协数据也有冲突的时候,但数量比较小,从统计渠道上考虑,可以认为二者一致,但此次相差太大。
2.钢协和统计局粗钢数据来源不同是部分原因
钢协粗钢数据直接来自77家会员单位。这些会员都是大中型钢企,产量大,占了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钢协根据会员单位的产量,再进一步估计会员外钢企的产量,从而估算出全国的产量,而统计局直接根据各省数字汇总,因此难免有误差,特别是年前年后的时候。
3.钢协会员钢企和非会员钢企产量占比
可以看到,会员的生铁和粗钢产量与全国产量的比值比较同步,而钢材就相差太多。这主要是由于重复材造成的。
4.非会员有没有日均37万吨(2月份)的生产能力?
有这个能力。2011年5-7月,非会员已经能够连续三个月达到日均32.10万吨的能力。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投资5111亿元(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1251亿元),其中重点钢铁企业累计只完成投资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仅仅占全行业投资30.6%。也就是说去年投资中,绝大部分是小钢企的投资。根据工信部数据,2011年新投产8000万吨粗钢产能,淘汰3000万吨,当年总共新增5000万吨炼钢产能。2011年末粗钢产能8.5亿吨。因此如果统计局数据真实,钢协统计的会员产量也真实,小钢企也完全具备这个37万吨的日均产量能力。
5.非会员企业有没有生产37万吨的必要?
从过去两个月的情况看,虽然目前钢铁行业大面积亏损,但根据了解民企可以打平。而且目前有春季开工的预期,民企不敢停产,但产量也并不维持在高位。尤其是那些刚刚投产的企业,停产意味着更大的亏损。因此,考虑到新增产能,我们不能认为那些小钢企已经开足了马力,但也不能认为他们产量维持低位。
6.即使统计局数据真实,也不能匹配固投增速
前两个月固投增长21.5%,假如价格指数3%,那实际增速就是18.5%,按照2011年年粗钢与固投消费弹性47.75%(也是近年比较低的数据),前两个月粗钢表观消费累计应该增长8.83%,但实际上即使按照统计局的数据,粗钢表观消费也是零增长的。而按照2011年水泥与固投消费弹性为62.57%(也是近年比较低的数据),水泥前两个月应该增长11.58%,但实际上即使不考虑水泥出口因素,前两个月水泥累计产量也仅仅增长4.8%。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固投金额偏大部分可能是类似结算或者开工延误等原因造成的,而并不是一个真实投入的数据。当然由于每年初的各种数据都波动较大,因此难以准确定位到底哪一个数据偏差太多。而从去年供应看,粗钢(至少是建材)相对水泥供应明显偏多,因此今年前两个月低于对应弹性所需的增长是应该的。
7.有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可以近似还原实际产量情况
由于节能减排压力,河北省在2009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性转移800万吨粗钢到2010年的情况。我们判断本次也存在一次性转移产量的可能性,但具体转移的产量难以把握,不过我们可以近似将其还原。根据钢协会员单位的产量情况看,会员单月日均粗钢产量过去四个月也即11月、12月、今年1月和2月产能几乎一样,只有今年2月日均产量环比增长3%,根据了解,过去四个月小钢企产量强度波动不大,因此我们可以近似按照钢协会员强度按比例还原当月产量。还原后得出的结论是,前两个月累计产量减少6.5%,1月份产量同比降低7%,2月份降低5%(已经考虑了今年2月份29天的情况),如果考虑到前两个月净出口比去年同期还增长223万吨,那前两个月粗钢表观消费就下降8%左右。
8.结论
从环比看,历史上很少具有环比这么大的产量增长,经济不明的情况下更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倾向那种转移部分产量的说法。其次,矿石价格保持平稳,水泥产量正常,消费很差盈利很差,库存同比往年下降速度明显偏慢,企业不会没有由头地迅速增加产量。如果没有还原该产量,前两个月粗钢表观累计下降2%,如果还原了表观消费下降8%,根据今日公布投资和水泥增速,我们认为粗钢表观消费可能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因此至少前面两三个月,钢材消费情况很不好,部分与全国阴雨天气有关,但我们认为3月份天气好转以后,今年消费和钢企盈利也难以明显好转,原因是房地产不会真正放松,其次今年产能8.5亿吨,比去年增加5000万吨,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小钢企增加的。更恐怖的是,如果统计局公布的这些产量是真实的产量,说明小钢企对钢协会员单位的冲击更大,也说明会员企业的苦日子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