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网流程 资费查询 加入会员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帮助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亿览网 >> 铁合金 >> 电解锰 >> 行业新闻 >> 正文
用“减法”思维打开脱困出口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冶金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0 9:40:44
关键字:钢铁行业
亿览网讯:

  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增速继续趋缓,钢铁行业下降尤为明显。实际上,业界对于目前这一形势已有所预测,在今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就已经针对严峻形势制定和部署了“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的“12字”方针。笔者深入分析钢协这“12字”方针,发现“减”字构成了“保赢利”方法的核心。例如“稳市场”,需要减少供给,实现供求关系平衡;“控产量”则是控制产能释放能量,抑制产能严重过剩;“调结构”就是适应“十二五”宏观经济结构和用钢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减量化用钢需求。

  基于此,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应该按着钢协“12字”方针,从做“减法”入手,打开一个突破困局的出口,进而解决一系列制约钢铁业健康、稳定和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减产能———增加行业效益的关键 

  产能严重过剩是悬在钢铁行业头上的“堰塞湖”,一旦需求达到饱和峰值,需求锐减就会把相当一部分企业推向破产倒闭的绝路,削减过剩产能是解决钢铁行业效益持续下滑的最关键的环节。破解这个危局的根本出路就是“开湖放水”,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削减过剩产能。

  一是通过淘汰落后削减产能。“十一五”期间,我国粗钢年产量从2006年的4.22亿吨增至2010年的6.26亿吨,增加2.04亿吨,增幅达到了48%。其间,国家实施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政策,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有效抑制了产能过剩的膨胀力,缓解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出现变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告别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同时,我国粗钢总产能中还存在至少1亿吨的过剩产能,相关企业应该抓住国家继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机遇,利用各种政策创造的优惠条件,尽快完成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任务。

  二是通过提高集中度削减。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提而不高、高而难集”。所谓“提而不高”,就是按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前10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之和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重为49.2%,比2010年略有上升;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占全行业比重从2010年的89.5%降至86.3%,下降了3.2个百分点。所谓“高而难集”,就是相当部分已经重组的钢企还停留在“纸面或账户”上的重组,而向实体化方向的重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主动削减生产数量,集中精力向“做专、做精、做特”方向发展。随着钢铁、新材料等产业一系列“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未来5年~10年,钢铁行业下游需求的品种、质量和服务等发展路径已经明晰。钢铁企业应按着各种“规划”的需求前景组织生产经营,不再去片面追求数量增长,而是根据下游需求前景,将重点放在品种和质量上,形成有本企业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这同时也是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的较好出路。

  四是通过退出转型削减。当前,钢铁行业还有一些装备水平和管理素质比较低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关注此类企业,并制定此类企业退出钢铁产品生产领域的政策,避免出现未来需求饱和峰值到来时需求萎缩导致的生存问题。此类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熟悉钢铁业、钢铁产品特性和需求特点等经验和优势,探索钢铁产品深加工、钢铁产品物流等新兴领域,实施产业转型创业;亦可以探索钢铁行业的上游资源类行业实施产业转型,以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对企业的一种有效保护,同时亦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问题。目前钢铁行业以粗放式数量扩张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任何幻想和留恋都是“虚拟空间”,早退、早转就能早受益。

  减低端———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 

  多年来,造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国内市场低端需求过剩,但同时高端产品又长期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888万吨,出口均价为每吨1049美元;进口钢材1558万吨,进口均价为每吨1386美元。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相比,每吨相差237美元,按2011年12月30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6.3元计算,约合人民币1493.1元。差价主要存在进口的高端产品上。由此形成这样的局面:在花高价大量进口铁矿石、大量生产低端产品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花高价进口高端钢材产品,解决国内高端钢材短缺。铁矿石和高端钢材的利润均被国外企业拿走。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通过积极配合国家减量化用钢政策,减少低端钢材的生产和供给,抑制低端钢材需求,腾出空间发展中高端产品,培育市场,解决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进而降低经济建设中的钢材消费总量和总成本,也可逐步摆脱铁矿石资源和价格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还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成本问题。以“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为目标,不断降低中高端新产品的成本,拓展盈利空间,减小下游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压力。二是要提高中高端产品质量。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品牌意识。要适应宏观经济减速带来的下游需求的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和交货及时灵活等变化,用品牌赢得市场份额和终端客户群。

  减支出———将对标挖潜作为长效机制 

  由于铁矿石、能源和人工费用等成本费用不断增高,钢铁行业效益下滑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加之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转型减速期,我国钢铁企业面临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潜力仍然存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改掉“困难时搞对标,顺利时扔对标”的老毛病。回顾“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样的轨迹:2005年下半年钢市突变,全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对标降本大张旗鼓;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钢铁业再遭劫难,对标降本如火如荼;现在钢铁业遭遇国际市场需求“低温”和国内宏观经济减速带来的“降温”而大面积亏损,对标降本又被摆上克难脱困的重要议程。这种现象反映出,钢铁企业粗放经营思维的惯性仍然存在,向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转型的道路坎坷而艰难。笔者认为,应该把“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看作是企业面对钢材需求峰值即将到来、开拓生存新空间的长期战略和长效机制。同时,企业也应该把“对标挖潜、降本增效”融入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用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其次,树立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即以高水平为对标起点。钢企应该按照钢协部署,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对象开展对标,其中特别要通过研究分析大企业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指标,结合实际找到本企业的发展之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大中型钢企还可以拓宽思路,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展开对标。

  最后,提高存量资产运行质量。钢铁行业存量资产巨大,笔者认为,要想通过转型升级和调整产品结构解决问题,有两点应该抓好。第一点,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定位发展大方向。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年产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与浦项、新日铁、蒂森克虏伯等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从全行业的情况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能耗较高,没有得到改造和兼并重组。所以要把循环经济、绿色低碳、节能增效等概念结合起来考虑。第二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钢铁工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仍然相当明显。各家钢企都用创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各种指标都在时刻变化,不靠自主创新去深挖潜力、去追赶先进指标根本行不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新产品研发、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等。

相关连接
钢铁全行业亏损 意味行业调控失效
钢铁一季度陷行业性亏损
钢铁行业利润缩水近七成结构调整或拖累景气度
钢铁行业利润缩水近七成结构调整或拖累景气度
外媒预测中国钢铁业增速今年将减半
建筑钢价反弹乏力 钢厂困境尚难根本改观
下游需求转弱 国内钢市面临下行压力
钢市连续4周采购量环比回落
铁合金 更多>>
今日观察(0418):国内钼市利好消息不断 后…
今日观察(0418):国内钼市利好消息不断 后…
锰合金市场周报(2012/4/9-2012/4/13)
锰合金市场周报(2012/4/9-2012/4/13)
今日观察(0413):国内外钼市场步调基本一致
4月份全国各地钢厂招标信息汇总
今日观察(0410):钢厂面临全面亏损 国内钼…
今日观察(0405):节后国内外钼市场该如何走…
冶金原料 更多>>
中国钢产量强劲反弹 缓解需求不振担忧
英美资源1季度铁矿石与铜产量上升
四大矿山齐聚中国铁矿石交易平台
低谷恰是钢铁业转型契机
武钢金山店铁矿单日提矿创新高
央行再放宽松信号 差别存准率或成常用手段
全球货币或“组团”宽松 新兴市场经济体首…
铁道部确保兑现十二五建设目标 今年投资或…
有色金属 更多>>
2012年第一批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统计…
包钢稀土近期市场价格
Xstrata公司拟提升澳洲McArthur River铅锌…
欧央行加息迫近 有色金属乌云盖顶
有色金属冲高回落 短期震荡格局未改
大冶有色:伙菲矿业公司开采铜铁矿
有色金属:国内紧缩政策不改金属价格趋势
央行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战略合作 | 诚聘英才 | 客户服务 |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行车路线
Copyright @ 2008 comela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亿览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39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北里甲2号渔阳置业大厦A502室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891800 传真:010-64892212
E-mail:comelan@come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