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几十年会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光伏发电技术,谁就会掌握未来能源的主动权。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的电池材料、光伏发电转化效率、光伏发电装备、光伏系统的集成,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运行管理等,这些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今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不能以上电网为目标,不能受困于电网建设速度和接纳意愿,不少新能源电力难以上网出力,为何不另寻出路?
电价在上涨,是因为煤和石油不可再生,用一点就会少一点,所以耗用煤和石油的电力行业,不涨价是不可能的。太阳能难道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应该想办法降低成本,扩大在城乡的使用范围。
看看全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林立的高楼,楼顶空空如也,被日光暴晒,于是有说发展楼顶种菜或绿化,但实践中发现,夏天浇水,电费高,水费贵,消耗费用受不了。冬天楼顶上冻冷得不行,蔬菜与绿化植物受不了。
为什么太阳能光伏不去发展成生产清洁能源的基地?一次性投资安装,多少年免费使用,既无噪音,又不怕日晒,还源源不断产生绿色能源,何乐而不为?
我国太阳能光伏所需多晶硅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所需多晶硅产能过剩,造成目前这个行业形势低迷,其实这是一种是错误的估计。
2011年,我国多晶硅材料需求约16.5万吨,国内产量8.4万吨,增长了87%,超过40%的多晶硅是通过进口解决。2012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超过4万吨,进口量超过4万吨,预计全年大概国内产量在10万吨左右,进口量需在8万吨左右。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出口下滑,多晶硅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超过40家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有80%左右停产。不过,主要的多晶硅企业仍然保持正常生产,产量大概占国内产量的80%以上。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大概能够达到26万吨,中国占比依然较大。随着价格下跌,全球多晶硅产业集中度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全球的光伏市场增长了67%左右,实际增长也超过30%。光伏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多晶硅就大有用武之地。问题是要保持产能的增长和市场的增长同步发展。
对于光伏产业下一步发展,过去很多地方主要是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支持光伏制造业的发展,重视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和市场的开拓,却忽视制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对用户自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要求重视不够。
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比较高,不仅大大高于当地上网电价水平,而且也明显高于用户端的电价,要形成千家万户建设和利用光伏发电的局面,必须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政策。
耗本国的电,为老外节能
太阳能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新能源的宠儿,成为国家与各地政府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从立项、土地、资金、税收、通关、出口退税等等方面,可以说是一路绿灯。于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度超过30%,有些甚至达到50%以上。制造光伏富豪的神话和地方政府的热情,助长了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三头在外”产业: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是国外进口;多晶体硅材料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外。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三头在外”的状况有所改变,但光伏电池产品市场在外的状况尚未改变,许多关键装备和主要原辅材料的对外依赖度仍然很高,这一产业还是过度依赖国外。
“三头在外”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为国外用户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却消耗着大量国内能源,人们形象称这个产业是“耗本国的电,为老外节能”。
三头在外 一棵树上吊死人 难抵风险
前几年,欧洲光伏市场的确火爆,2004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连续多年增长率超过100%。2007年至今,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输出地。
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达到3300万千瓦,实际产能达到4500万千瓦;从国内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千瓦,可以满足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安装需要。
实际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能耗也存在危机。多年来,中国人是花着高能耗,加班加点为老外节能。在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硅提纯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以生产阿特斯功率240瓦的CS6P组件为例,硅冶炼、硅提纯、硅锭及硅片制造、电池品制造、光伏组件制造等阶段的耗电量大致分别为38度、398度、64度、39度和5度,全程耗电544度,而这可以让2.2瓦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发光120年(按照每天工作12小时计算)。如果这块组件被安装在光照二类地区,耗电量将在1.9年内收回,并在未来的20多年间,大致产生12098度绿色电力。
外国消费者使用光伏产品,确实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但中国却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说太阳能光伏是新能源,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伪命题。
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也产生污染问题。2011年8月,浙江海宁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周边河道发生大批鱼死亡事件,当地村民认为是晶科能源污染所致。事实上,去年4月,晶科能源的排污口就已经出现超标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已经责令公司整改,被当地政府部门通报。但类似晶科能源污染是全行业的问题。这种光伏产品出口赚退税的“以新能源之名行高能耗之实”发展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
中国光伏产品享受补贴,享受出口退税优惠,外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当老外也遇到经济危机,就会想办法化解危机,于是,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紧箍咒”越箍越紧。 美国商务部2012年3月下旬做出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2 .9%-4.73%不等的补贴幅度,并追溯90天征税。
5月份,美国商务部再次宣布新一轮对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并将征税措施向前追溯90天。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3月份宣布的反补贴税之上。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将在今年10月宣布。
我国看似出口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不断下滑。以太阳能电池为例,2011年出口均价下降37.1%,从年初的2美元/瓦持续下跌,最低价仅为0.8美元/瓦。
欧盟和印度也可能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出类似的“双反”调查,课征惩罚性关税,光伏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 一棵树上吊死人真是自食恶果 。
这种“国内耗能、国外节能”的出口创汇模式得不偿失,宜借当前外需低迷之机大力开辟国内市场,逐步缩减光伏产品出口,推进行业整合。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70%以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目前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如果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3%,光伏发电量将达3000亿千瓦时,需安装光伏容量2亿千瓦。按此目标每年需安装2000万千瓦,这将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补贴发展大型光伏电站,还不如搞坑口电站
近年来,我国采取特许权招标方式启动了大型光伏发电的建设,以常规电站建设和管理方式建设大型光伏电站,这对推动我国光伏电站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并不科学。与其耗巨资高补贴发展大型光伏电站,还不如多高坑口电站。太阳能发电比起煤发电,成本要高得多,上网还需巨额补贴,电企还很不愿意,何必呢?
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所以,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培育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当前是我们该反思旧有发展模式的时候,应该顺势逐渐缩减光伏产品出口。我们不能把进出口总额作为评价经济开放度的唯一指标,而要对出口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改变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创汇作用的依赖。应把出口规模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内,谁出口,取消对他的补贴,取消出口退税,并适当提高光伏产品资源税,提高环境门槛。
为加快培育国内光伏市场,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也势在必行。加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间的沟通协调,引导有条件、并网难度小的光伏发电设施率先并网,先易后难,不断完善光伏并网管理体制。
更重要的是加快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非电网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开发家庭用太阳能光伏空调制冷与取暖,开发小型、经济,普通百姓买得起的太阳能光伏家用供电系统等等,立足国内需求,应该以发展自用为主,即使补贴也是我国公民自己享受,太阳能光伏产业自然会得到新的飞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