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京津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暴雨天气,让京津圈成了难得的“看海”之地。
连续性的降雨带走了生命、卷走了资金,也为天津郊区留下了一片黄色积水,这也再为天津打出了一张黄色“警告牌”。
这些黄色积水来自于天津北辰区周边的一座缝缝补补修葺了十几年的围墙里。围墙旁就是李嘴村和周庄村村民的居住房、小商店、小饭馆等。
其实,泛黄的白色围墙“圈禁”着大约占地一个足球场面积的铬渣堆及其处理装置,而这堆未处理的大约40余万吨的铬渣已有几十年历史。
“一种异于土壤正常颜色的黄色浑水顺着白色的围墙流出,流向围墙外一条居民每天生活的必经之路。”一位当地的村民向本报记者描述着7月25日天津大雨时的景象。
当记者赶往现场时发现,围墙外的水泥小道一侧的绿色植物无一不沾染上这种黄色。而且,围墙的墙根、墙外马路上的泥水、10米以外的沟渠里全都呈黄色。
资料显示,这堆铬渣为原天津同生化工厂所有,为天津市化工局下属企业,已于1998年停工破产。由于天津化工局于1993年改制为现在的渤海化工集团,由此渤海化工集团成为了铬渣处理的直接负责单位。
而按照国家规定,这些遗留的铬渣本应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治其渗透,避免污染范围扩大。
记者走访时发现,尽管在天津暴雨后该厂再次用水泥对围墙进行了简易的补修,但是墙脚砖与砖之间的部分空隙依然清晰可见,这些空隙能够渗漏出每次下雨后渗合着铬渣的积水。
这一情况也受到了环保组织的关注。并对其流出的铬渣水进行了抽样检测。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期对其流出的铬渣水进行了抽样检测。该机构资深研究者钟峪对本报记者表示,“防护措施较之一年前并未有任何改进,一下雨就有大量的铬渣水流向居民居住地,这些水含铬量严重超标。”
暴雨导致铬渣堆外泄?
8月2日,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绿色和平2012年天津同生化工厂铬渣调查简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一处居民家门口的积水中含六价铬15.9mg/L,是地表水五类标准上限的159倍。
对此,分管该厂环境监测的天津市北辰区环保局有不同的说法。
天津市北辰区环保局主任刘立民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并不对他们的测试结果发表任何评论。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些水没有超标。”
刘立民进一步解释称,区环保局的检测小组分别在7月22日上午、25日和26日对厂周边的水和厂内向渠道排出的十几处水进行了采样,包括围墙内和围墙外。“通过专门的测试,所有样本均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这不是我们空口说瞎话。”
但本报记者在走访现场时发现,墙外仍有大量的黄色积水的存在,而且临近排污沟一侧的墙体漏洞还未修复,渗排现象严重。
另外,《报告》还显示,抽到排水渠中的厂区内大量积水并未发现超标,水样检测结果为含六价铬0.021mg/L,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水标准范围内。
但是当地居民怀疑,大量通过渠道排出的水达标很有可能是由于雨水稀释。
主要负责处理的同生化工铬渣处理厂的杨厂长(原同生化工厂项目书记)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铬渣处理厂工人对围墙内的积水进行了收集,并把它集中到了一个四千立方的集水池中进行处理。“我们在铬水中加入了硫酸亚铁,解毒之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通过渠道排出。”
不过本报记者向刘立民和杨厂长询问具体的检测数据,刘拒绝对此进行披露。而杨也并未对其做出过多解释。
40万吨铬渣14年堆放
其实,这一切黄色的“祸水”都源于40余万吨铬渣。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些铬渣主要堆积在当年厂区南部,占地约2万平方米,形成三座渣山,其规模居全国第二,比湖南湘江边上的原湖南长沙铬盐厂的“遗产”少2万吨。
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与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在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置,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
当时天津也在进行相关工作,但是处理工作毫无起色。直到2011年,天津才有了实质性的行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天津市同生化工厂40万吨铬渣无害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在原同生化工厂原址新建2条属性为3.2×49米回转窑干法解毒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设计年处理铬渣20万吨,该工程建设期为14个月,处理运行期为24个月。计划报告书显示设计每年处理铬渣量为20万吨,预计2年内完成。
杨厂长对本报记者表示,“此项目已于今年年初开工处理,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把40万吨处理完毕,也就是2012年底。”
根据目前进行处理情况,年底处理完毕的目标或难以实现。
“现在差不多月处理两千吨左右,目前已治理一万吨左右。”刘立民对本报记者表示。
也就是说,工厂在半年内仅仅处理了总量的1/40,这与年末将其全部处理完的目标相差甚远。
“年末处理完是我们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在8月份开始大上设施,开始大规模的处理。”杨厂长表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项目总投资2.67亿元,设备投资1.51亿元,运行费用1.16亿元,其费用来源于中央财政的治理铬渣的资金和天津市财政局拨款。
实际上,这并不是该厂第一次提出“用一年”的时间治理40万吨铬渣。
根据本报记者翻查资料时发现,该厂早在1999年9月就以天津同生化工厂的名义与美国一家名为Solucorp公司签订了铬渣治理合作协议书对遗留的铬渣进行处理,该项目投资800万元,由美方提供治理药剂和设备,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治理。
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防护措施依然不足
“就算不能及时处理,防护措施也应该做好。但实际防护情况非常糟糕”。钟峪表示。
7月21日,雨水开始“光临”天津;随后25日和31日连续的大暴雨使得围墙里的两座铬渣堆浸泡在积水里,由于地势低洼使得整个铬渣处理工厂处于“内涝”之中。黄色的铬水透过老化的围墙,蔓延至周边的道路与村庄。
然而,这并不是偶发事件。
离处理工厂仅一墙之隔的李嘴村村民无一不怨声载道。“每次下雨都这样,大量的铬渣水就透过围墙往外泄,蔓延至我们家门口。”
“这些围墙根本堵不住那些有毒的水。”村民们称,围墙每隔几年就因腐蚀而倒塌,然后再砌,最近一次整修还是在天津此次暴雨之后。
“下雨天就泄漏,要是遇到大风天气这些铬渣灰就满天飞,尽管工厂在铬渣堆上盖了一层黑色的塑料膜。”长期跟踪铬渣治理的天津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负责人赵亮表示。
据了解,铬和汞、镉、铅、砷,被并称为重金属污染的“五毒”。铬渣含有的六价铬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会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其实,按照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规定,铬渣堆放场所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径流进入,设立挡水堰和导流沟渠并根据情况布设排水设备。对此,杨厂长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有做过专门的防护措施。比如加固和重新整修了围墙。”
但围墙底部砖与砖之间依然能看到一些明显的空隙,铬水渗出围墙还是存在相当大隐患。“其实一年前和一年后的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赵亮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