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益激化的煤电价格矛盾对我国电力供应造成了至少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削弱了火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进而导致短期电力短缺;二是挫伤火电投资的积极性,可能导致未来电力供应短缺。我国火电投资已经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下降至28.4%。2005年以来,我国电源年投资总额均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但火电投资份额逐年下降,2011年火电投资总额为2005年的46.4%,仅1054亿元,同比减少372亿元,降幅高达26%。这一趋势需要现在就得到足够的关注。
造成火电投资逐年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很多,应该与我国推行低碳发展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火电企业的长期亏损,以及政府定价导致的经营盈利不确定性。以2011年为例,五大发电集团电力业务除华能电力有微小盈利外,其他均为亏损。发电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2011年负债率高达85.71%。或许是因为亏损太甚、资产负债率高,电企既缺乏投资积极性,也可能无力新增投资。
火电投资大幅度下降,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的愿望,似乎是值得欢迎的,但是我们用什么来弥补火电下降,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只占我国电量结构的不到2%,比较极端地说,即便把风电和太阳能全部关闭,也应该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太大影响,而且行业本身问题也使其目前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水电受到潜能限制,核电发展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因此指望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发电,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切合实际的。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为70%,并提供了80%的社会用电量,其中发电动力煤占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我国电力供应不能偏离现阶段能源电力结构的基本特征。
在低碳发展大背景下,我们希望火电减少成为趋势,然而如果清洁能源的发展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增量,煤炭仍将是保障充足电力供应的主要燃料来源。所以现实情况是,保障电力供应,火电比例不能下降太快。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快、增量大,火电还是最为可靠的电源。因此,当前火电投资大幅度、持续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关注。这个趋势需要得到扭转,否则可能导致缺乏装机的电力“硬短缺”。因此,关键是要通过建立解决煤电价格问题的长效机制,重新赋予火电投资和建设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