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京举行的“烟气脱硝产业与技术论坛”上,随着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宣布“脱硝电价全国实施进入倒计时”,舆论热议已一年有余的烟气脱硝产业“井喷式”发展的预期,将要成为事实。
据科技日报报道,去年9月21日,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100毫克/立方米;从2014年7月1日起,除特殊机组排放量要求达到200毫克/立方米外,其余也均要求达到100毫克/立方米。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火电厂排放标准,让火电机组烟气脱硝成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中之重。与此相应,《“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其中,火电、水泥两大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求分别削减29%和12%;到2015年,完成4亿千瓦现役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对7000万千瓦燃煤机组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燃煤机组脱硝效率达到75%以上。
这一政策利好对产业的拉动,用刘炳江的话来讲,“包括相关设备制造、催化剂的制造,还有将来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的再生、处置等”。根据环保部测算,到2015年,需进行去除氮氧化物改造的现有机组和新增机组容量约为8.17亿千瓦,估计需投资1950亿元,年运行费用约612亿元。
据介绍,目前最成熟的脱硝技术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其核心是催化剂,占总成本的40%,而催化剂属易耗品,使用寿命在24000小时左右,意味着需每3年一换。企业上马一套SCR设备,投资在1亿元以上。对此,国家通过企业达标排放即给予电价优惠的政策来补偿。
此前,环保部酝酿的脱硝电价政策为,在14个省份每千瓦时0.8分补贴的基础上,2012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每千瓦时1.1分的财政补贴。刘炳江的“倒计时”一说,使业界待望已久的这一“真金白银”优惠,终于实实在在地“靴子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