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渤海商品交易所宝钛海绵钛、钛材品种上市。渤商所将助力钛产业在逆境中整合行业资源,优化转型升级,在世界钛行业发出“中国好声音”。
产能过剩深陷中国式困境
钛被寄望成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代金属,在航空、航天、军工、化工、核工业、海洋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都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中国海绵钛与钛加工材年产量均为世界第一。
然而,“需求增长-大规模扩张产能-产能过剩”的发展路径,已成为中国诸多行业甩不脱的魔咒。自去年始,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钛制品下游有效需求不足,致使国内钛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态势日益凸显。2012年,中国海绵钛的产能达到创纪录的14.85万吨/年,但开工率仅为72%,钛锭生产的开工率更是低至61.4%。
目前,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价格基本处在历史最低位。2013年3月,一级海绵钛6.3万元/吨,基本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水平,海绵钛行业几乎是在成本线附近运营。
整合资源打造中国钛业梦
钛行业困境的表面原因是产品销量下滑,根源则是市场主体对信息把握不完整,生产企业盲目投产、扩产,消费企业也深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之苦。
经过对国内外市场近一年的调研,渤商所与宝钛集团联手推出海绵钛与钛材品种。渤商所无边界、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平台,以及覆盖全国的强大的地面服务网络,能够为生产企业有效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对接,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通过提升钛产品融通能力,疏通、升级产品流通通道,渤商所平台将帮助企业快速提高产品销量,增加企业利润。
但这仅能解钛行业燃眉之急。化解产能过剩,走出行业困境,关键在于整合产业链,提高供需信息透明度,使产、销、需各方能够清晰全面地了解市场环境,做出理性决策,促进产业链良性运行,这也是渤商所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渤商所联接起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将分散的、线性的产业链条,整合成集中的、立体化的产业平台。
渤商所全透明、实时性的贸易平台,实现了价格与供需信息的透明化,让生产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下游企业则能更方便地拿到低价格、高质量的货物。信息的有效共享,加上全国性的销售平台,将有效推动钛行业的优化升级整合。
走向全球发出中国好声音
今年4月获央行批准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后,渤商所积极推进国际业务,目前已有天然橡胶等国际化品种上市,并开始逐步搭建起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宝钛集团是中国钛行业的领军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国际市场占有率10%,并计划到2015年将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一倍。渤商所与宝钛的国际化布局不谋而合。
我国的钛生产量逐年增加,2012年海绵钛与钛加工材年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3%和34%。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钛消费国。但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力量的增强,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由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主导。
钛系列产品在渤商所的上市,可以有效整合国内资源,把分散的“各自为战”,变为统一的“中国市场”,增强世界影响力,谋求国际市场话语权。随着渤商所国际化进程的启动,钛产品还将走向世界,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用全球化的价格,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发出钛行业的“中国好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