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楼市成交量下滑的影响,近期多地频现土地底价出让或流拍现象。其中,济南、杭州等地近两月甚至出现土地零成交。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5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767宗,环比减少19%,同比减少45%;土地出让金总额1375亿元,环比下降30%,同比下降38%。土地成交量和出让金均锐减。而5月土地成交面积622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6%,同比减少49%。其中,住宅用地414块,环比减少37%,同比减少54%;成交面积177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2%,同比下降56%。
昨日(6月8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土地市场确实正在降温,而且年内还会进一步降温,对土地财政是负面影响,“今年的土地出让金可能会低于去年,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加大,所以有驱动力放松调控,刺激房地产。”
频现土地流拍
与往年土地市场火热的景象相比,今年交易异常冷清,甚至有部分城市两个月都未成交一宗。“打响楼市降价第一枪”的杭州土地市场,从今年3月至今,杭州主城区尚未出让过一宗宅地。6月杭州推出的12宗土地,仅有1宗商住用地,其余全都是商业用地。
杭州当地媒体称,有关部门有意控制土地出让是出于降低楼市库存压力的考虑,去年出让的土地项目将在今年形成供应高峰。
不仅杭州土地市场低迷,全国其他地区推出的土地成交数量也出现锐减,而且大多数地块以底价出让。6月5日,武汉10宗土地出让就有9宗地以底价成交,其他地块则出现无人报价最后流拍。5月27日,沈阳土地交易中心3宗土地出让,因无人报名参与竞拍,导致全部流拍。5月,沈阳共推出18宗地块,其中10块流拍。长沙、佛山也经历了土地流拍的尴尬局面,
土地市场的低迷现状,不仅出现在二、三线城市,一、二线也未能幸免。其中,广州、南京等地即使有土地成交,也多为底价成交。而上海计划推出的2幅地块因无人竞拍而延期出让。
土地市场不仅出现流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零成交。比如5月的济南土地市场就颇为冷清,再现出让、成交“双挂零”的局面。
土地市场的降温,带来土地出让金的萎缩。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10个典型城市5月份土地出让金收入578亿元,环比下降20.3%,同比下降24.6%,这是该指标20个月来首次落入同比下滑区间。
土地财政短期难变
除了土地出让金下滑,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收入也出现锐减。财政部公布的4月份公共财政收支数据显示,房地产营业税环比锐减102亿元。地方税收收入、土地出让金“双降”,房地产因素拖累地方财政收入已成不争的事实。
同策咨询研究部发布的《45个楼市限购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分析报告》显示,杭州、佛山、南京、长沙4个城市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超过100%,佛山则达到147.5%,宁波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为85.1%。
同策咨询机构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对于基本面不太好的城市来讲,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杭州、宁波、温州。不过,他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国体制与美国联邦制不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借新偿旧来缓解债务压力。
土地市场降温也引发社会对土地财政的讨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达到1.08万亿元,同期地方财政收入1.95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达1:1.8,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减轻。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在经济增长趋缓的时候,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更高。地方政府想要戒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应该需要一个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是进一步支撑城市扩大的重要保障,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跟不上。
张宏伟则认为,土地出让金减少不是坏事,可以促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如果土地市场不好,城市建设怎么办,债务怎么办,地方不能单纯依赖房地产市场,需要新兴战略型产业,更多地进行结构调整以促城市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