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凶猛,本已敏感的国内通胀压力百上加斤。
2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中海油、国家统计局设立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专项调查组公布报告宣称,在充裕的全球流动性主导下,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势头,加大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扬
“国际原油价格或将出现明显上涨。考虑到先期原油库存减少和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影响,特别是北美与中国的强劲需求,2011年原油价格将可能维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高位,上涨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运行的可能性也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指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大宗商品课题组研究认为,引起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推动、美元加速贬值,以及需求稳定回升,商品投机增强等几个方面。
“作为工业基础原料,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将引发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长期通货膨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直言,石油是大宗商品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压力,增加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也给全球经济留下了再度陷入危机的隐患。
而对于未来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傅成玉给出的答案是“涨”。
傅成玉认为,石油价格的增长是由于流动性过度泛滥导致的。流动性的放大使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预期进一步放大。所以能够进行保值的大宗产品价格必然快速上涨。
事实上,大宗商品间联动涨价效应明显。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之间存在价格联动机制,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往往能够带动煤炭、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涨价。能源价格上涨将逐渐拉升粮食、电力、汽车、劳动力等商品价格,带动生物质能源的需求扩大,抬高玉米等农产品价格。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王军直言。
王军指出,随着我国资源性产品改革步伐加快,PPI向CPI传导的渠道将会比较通畅,传导速度将会相应加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会有相当部分的PPI上涨最终会以成本推动的形式传导到CPI中去,推动其持续性抬升。
王军称,受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形势将会比较严峻。
事实上,管理通胀压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绕不开的话题,去年年中以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屡攀新高,今年一月份CPI也达到4.9%的高点。王军认为,上半年我国物价指数都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还将加大我国控制价格主导权的压力,从而加剧国内价格上涨。随着大型外资金融集团进入国际商品的全产业链,更加凸显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对商品定价权的控制力越来越强。除了石油、铁矿石、大豆等主要资源已被外资控制外,我国粮食市场也正在被外资侵蚀,国内商品价格也将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