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业内研讨会上,供需双方就未来铁矿石供求关系发生的争执颇为有趣。外方矿山代表认为,由于中国强劲的需求,全球铁矿石供应还将持续偏紧;但中方则认为,随着产能的集中爆发,未来全球铁矿石将呈现供大于求局面。
这种判断截然相反的争吵已经持续多年。只有在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曾公开承认,由于外围经济的复苏和全球钢铁生产的恢复,2010年全球铁矿石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
如果单纯就供求关系分析而言,当前这种偏紧的状态确实不会持续多久。首先,受铁矿石价格连年飙涨的刺激,国际主要矿山都在进行增产,而且全球范围内的多个新的铁矿石项目正在陆续开工,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铁矿石供应产能有望集中爆发。其次,坐拥全球一半产能的国内钢铁生产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事实上,如果剔除出口因素,2010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仅增长5%左右。
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低速增长将贯穿“十二五”。与此同时,国产矿供应也将持续增长。但这些并不足以成为判断未来铁矿石价格走势的依据。问题的关键在于三大矿山高度垄断的地位足以使得其能够在供求关系逆转时快速减产,以及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10年,国产矿大幅增长21.6%,进口矿下降1.4%,但这并不能阻止三大矿山将铁矿石定价机制从年度改为季度。因此可以预料,由于话语权的缺失,除非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扭转,否则即使是从基本面出发铁矿石价格缺乏上涨的动能,但也不至于出现下跌。中国钢厂还要过一段苦日子。
当然,对外高依存度并不意味着话语权的一直缺失。铁矿石所特有的资源属性使得其买卖双方必须相互依赖。从这个角度上说,即使是对外高依存度,但凭借其庞大的市场体量,理应获得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量全国钢厂之盈利尚不抵一家铁矿石生产商的利润。
或许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是高铁。早年高铁技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但铁道部凭借强大的市场空间和谈判的高度统一性,不仅促使几家公司竞相压低报价,甚至还促使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了各自的相关核心技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曾经试图做出类似的努力,但终究由于利益错综复杂,同时缺乏铁道部那样的行政执行能力,而最终不了了之。
至今,“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反对市场炒作”仍是中钢协的工作重点之一。据了解,中钢协去年曾就铁矿石对钢铁行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向国务院领导反映情况,得到了高度重视。铁矿石保障被提升到国家资源战略高度进行研究。或许,这是中国解决铁矿石难题的一个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