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作为传统铁矿石年度合同的跨年期限已经过去,但矿价谈判依然没有最后结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国内钢厂人士目前还是口气坚决地表示,矿价肯定要降。但在具体“降多少”的问题上,双方分歧较大。从中可以看出,铁矿石供需双方“恶性博弈”关系的消除,还有一段路要走。
“降多少”存在分歧
据记者从各方汇总的信息来看,中国钢厂方面在谈判中提出几项主要的要求:一是谈降价要在2007年度的价格基础上谈,因为2008年度的“暴涨”价格已被市场实际证明是非理性的,不宜作为谈判基础;二是在谈判结果未出之前,目前的采购以2008年度价格的60%比例预付。但巴西矿业巨头对此不认可,澳矿巨头力拓发布消息说预付折扣只能达到20%。
从中可以看出,在“降多少”的问题上,双方“博弈”的气味依然浓重,矿商可能在以“拖”的方式期待市场逐步“回暖”,不愿过早“定局”丧失争夺市场反弹“先手”的机会。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以纯商业动机而言,这种“斤斤计较”的利益争夺好像可以理解。但是铁矿石这个大宗商品的单一使用性质决定了钢厂和矿商必须建立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恶性博弈”的长期存在,其实是一种不明智的两败俱伤的行为。
“长期共赢”有差距
宝钢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说,长期协议铁矿石的价格谈判,应该有一个长期的利益平衡机制。一个年度之内可能会因市场判断等多种原因形成定价“偏差”,那么在下一个年度内就应考虑这个因素,进行“补差”。也就是说,上一年度谈判“谈得好”的一方,下一年度在谈判中就会“有压力”,这才是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
按照这个原则来看,2008年度的矿价谈判明显是矿商过度获利。在今年的谈判中,不仅应考虑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矿石市场和钢材市场的大幅下滑态势,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去年谈判遗留下的“补差”因素,这样才是理性的谈判机制。但据此间多家专业资讯机构分析人员的观察,从今年谈判的实际进程来看,矿商“过度博弈”的思维依然处于上风,对钢铁行业的困难程度考虑不够。
正是由于矿商“过度博弈”的思维,包括宝钢在内的国内钢铁业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铁矿石价格”上口气变得更为坚决。这种坚决的口气一直持续到现在。去年下半年,巴西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公司“不合时宜”地提出在2008年度已确定的长协矿价上再行涨价的要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坚决地表示,这是“在错误的时间、根据错误的判断、提出的错误要求”,一定不能答应。淡水河谷公司后来收回了这一要求。
当时,金融风暴已经露头,徐乐江明确对记者说,这场风暴“不同以往”,肯定会给钢铁业带来“深度调整”。事态的发展不出其所料,到去年10月份之后,中国钢铁业出现全行业亏损,主流钢材品种价格一度深跌40%左右。在这种背景下,矿商非理性的“利益诉求”就显得十分刺眼。
对市场走势的“对赌”
目前,矿价谈判相持不下,表面上看是钢厂与矿商之间“看淡和看多后市”的判断分歧,但其实质成了对市场走势的“一次对赌”,其中关键是矿商在获得危机到来前“最后一桶金”之后,还想抢占危机缓解后的“第一桶金”,其中极端的功利性就使得“天平很难平衡”。
据市场人士反映,矿业巨头时下采取的对策是,在现货市场打折促销;而在长协矿价谈判中“控制节奏、控制降幅”,保住获利空间。
其实,现在应该正视的现实是:2008年在中国生铁产量比上年减少、自产原矿增长20%以上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却比上年增长了15%以上。显然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大超过实际需求,这不仅抬高了进口价格,又使企业背上了高价原料高库存的沉重成本负担。
在2008年下半年海运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08年全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达每吨136.2美元,比上年增长54%以上,进口多支付212亿美元以上。按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折合增加成本超过1469亿元。受危机冲击后的钢铁市场急剧趋冷,对铁矿石的实际需求下降,最终导致现货矿价格与长期协议矿价格严重倒挂,处于高位的钢材价格彻底失去了支撑,急剧下降,从而把钢铁企业推向生产高成本、产品低价格的亏损境地。到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依然不乐观,钢价已回到1994年水平。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2009年进口铁矿石价格能否回落到与钢材销售价格相适应的合理价位,是中国钢铁业能否走出亏损困境的关键之一。钢铁企业应对原燃料资源和价格的挑战必须从战略上采取措施,构筑国内外稳定的产业链,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矿山企业要保持平衡发展,必须与钢铁企业互动,保持互利双赢,与钢价同步调整。
相关市场人士认为,当然,不是说钢价回到1994年水平,矿价也应回到1994年水平,采矿成本等因素都已不同,但“相应的同步调整”应该反映在谈判中,“对赌”不应属于铁矿石市场。
对于长期稳定的产业链关系,中国钢铁业一直在作出努力:为了杜绝铁矿石进口秩序混乱导致矿价盲目波动、市场出现误导信号,中钢协不久前已向业内推出相关的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实施进口铁矿石的行业协调,规范进口铁矿石的市场秩序,以相对稳定透明的需求汇总来建立合理的供求关系。矿商也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回应钢铁业的现实困难,在更大的空间内平衡彼此的利益关系。
|